校园流行语
邓嘉祥
田中是一所老学校,各个年代都有一些流行语。说说它的来龙去脉,可以了解一点校史,看看它的办学得失,给我们一些启迪。
(一) 盯紧 揪韧
我初到学校,领导就对我说:女中学生基础差,要盯紧、揪韧四字不绝于耳。
盯紧、揪韧是形势所逼提出来的:女中学生来源差,每年高考不满意,不得不盯紧、揪韧,别无他法。
领导要求盯紧、揪韧,各科老师齐头并进、全力以赴、上好课、多布置作业,加强辅导,小考、大考接连不断;学生跟着老师转,忙上课、赶作业,应对接二连三的考试。学生也希望提高成绩,有的节假日还到校找个安静的地方复习。有时老师也觉得学生太辛苦,劝她们早点回家休息。其实学生在家也没闲着,老师家访时,看到有的学生床头、墙上还贴满了外语单词、数理化公式。
盯紧、揪韧是迫于形势、无奈之举,绝非办学良方,不少学生暗自叫苦,老师私下也认为学生负担过重,但都不曾提出异议,只得奉命行事。
盯紧、揪韧使老师精力消耗已极,升学率仍不高:一个班考上几个就算幸运,一个班一个也没考取(当时全国招生也少,只十来万),剃了光头,羞愧难当,尤其是班主任。
“剃光头”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在教师头上,忐忑不安!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大家都在问为什么?
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教师素质和学生来源。
环顾女中教师,有资质,且敬业。他们来自浙大、清华、中央大学、西南联大、北外、上外、华师大及各高等师范院校。还有一位货真价实的“海龟”——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王正平老师,曾任安徽大学教授,回到家乡,当时常州没有大学,被安排到女中任教,他丝毫没感到屈才,无怨无悔地教学,下班回家路上,常见他腋下夹着刻蜡纸的钢板,晚上刻印讲义(当时无人会刻英语),第二天带来印好上课用。
有的教师虽无学历,但有实力。臧鉴毅老师原在纺织厂任职,解放初外交一边倒的声浪中,他凭借一部晶体管收音机,自学会了俄语,华丽转身,入女中任教,与俄语系毕业生的周醒亚老师比肩而立。改革开放后,俄语受冷,英语走俏,臧老师又自学了英语(这次是凭借一部九寸黑白电视机),轻巧转轨,教起英语。此君聪颖,且勤奋,令人敬佩,可惜英年早逝,使人唏嘘。
师资可以信赖,且有盯紧、揪韧的精神,为何皇天专负有心人呢?
学生来源实在太差是病根。
中学统考,按分数高低排列,依次由省重点中学、市重点中学挑选,然后各普中录取,末了才轮到女中。男生不能取,剩下女生人数已不多,无挑选余地,打包回校。
女中新生起跑线上落后一大段,苦战三年,在同一终点线上见分晓,还用说吗?屡战屡败,名声不佳。
这么差的学生来源,尽管盯紧、揪韧,要翻身,谈何容易,犹如挟喜马拉雅山以超太平洋,非不可为也,实不能也!
铁杵磨成针,木杵成了牙签!
(二)平行四边形里吃年夜饭
XYZ中过春节
文革乱了几年,复课了,想不到学校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来了!
招生制度把女中捆绑苦死了,挣脱桎梏,成了共同心愿。副校长蒋庭华在一块木板上写上他飘逸的行书“常州市第六中学”,往校门口一挂,学校改名就成功了,真爽!
招生也爽:不考试、不挑选,小学按班级就近入中学。六中第一次招收男女生,主要接纳抗美西路小学(今广化小学)学生。其它学校也不分贵贱一律“通货”。常州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平招生。
这批学生经过文革造反,野性十足,各校都动荡不安。我校伺候惯了差生,从容应对。
教师秉承盯紧、揪韧的惯性,背着文革的精神枷锁,全身心投入教学,很快进入正常教学秩序。教师自动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当时除工资外也无报酬),节假日也不休息。刘双林老师小孩无人照看,就带到学校,刘老师上课,小孩就放在教室外走廊上玩耍。学生也感到学业荒废,渴求知识,配合学校教学。上课直到除夕日下午;春节刚过完,又开始学习了。
这种勤奋、浓郁的学习气氛,有人赞誉为:
平行四边形里吃年夜饭,xyz中过春节!
这一次皇天不负有心人,学生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江苏省举行全省中学生数学竞赛,一、二、三等奖六中都有人折桂,全省一枝独秀。六中名声大噪,风光一时。
高考恢复了,六中异军突起,录取通知书雪片似飞来,一个个尖子生被名校录取,以及多人留学海外,获得建校以来第一次公平招生从未有过的盛景!
可惜,好景不长,昙花一现。
随着文革退潮,政权恢复健全,昔日领导权威各就各位,重操旧业:恢复省重点中学、市重点中学,统一中考,分批录取,六中又开始艰难跋涉……
栏目列表
校园流行语(邓嘉祥)
发布时间:2015-03-1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戴年陶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