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田园党建>>党建品牌>>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科学引领 打造品牌——我在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中
发布时间:2008-12-2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潘梦君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要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就是要将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同自己的岗位工作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传承“四个不计较”。
我校党建品牌是“传承四个不计较”,即工作轻重不计较、地位高低不计较、荣誉有无不计较、报酬多少不计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认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因此做到并做好“四个不计较”事首先应该做到的。要做到“四个不计较”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忘我,选择无私,选择奉献。应当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扎扎实实抓好教学,在取得的现有成绩上,继续努力,刻苦狠抓业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要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新,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首先要培养建设者的高尚品质。教师不仅自己要有师德,还要善于将优良的品德传给学生。做好了这项工作,对于培养出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把学习十七大的热情化作勤奋工作的激情,并落实到学习教育精神的实践中来,决心立足教育本职,拓展教育思路,创新教育成果,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团结互助的师生关系,引领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创新发展。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学生主体。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和主体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着“灌输式”的“听话”的教育。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十分必要。
所谓主体性是指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主体性的确立,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师生在人格上要互敬互爱。尊师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这是单向的要求,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敬,互相爱护。其次,师生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常言道“尊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快乐友爱的享受,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具有真诚、热爱、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另外,老师还可通过表扬、激励等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主体意识。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教育的本质和核心。
三、加强创新素质的培养,使人的发展可持续。
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就个人的发展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这样的人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一步步地完善自己。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首先,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其次,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再次,创新技能的培养,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具体的能力训练过程。最后,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情感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创新人格则包括勇敢、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等。以上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意识是前提,思维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是动力,人格是保证。他们相互作用,才能培养出创新素质的人才。
四、形成社会合力,共创素质教育的和谐环境。
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政府、家庭、社会、学校的密切配合。作为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校园环境。而作为学校团工作的负责人,更要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良好的大环境,争取社会、社区资源的配合和支持。经验证明,教育的真正成功,是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紧张有序地、富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总而言之,作为每一个党员教师,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潘梦君
2008.12.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