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名师工作室>>马鋆雪德育工作室>>文章内容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马鋆雪”德育工作室成立方案
发布时间:2011-03-2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马鋆雪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马鋆雪”德育工作室成立方案

一、工作室的目标与定位

 本工作室严格执行田中“名师工作室”制度,认真履行名师工作室职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主动开展教育问题研究,解决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难题,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做好教师(主要指班主任)培养、示范辐射等工作,使本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真正成为人才成长和带领人才成长的前沿阵地。

二、工作室的主要工作方向

(一)提高理论素养,夯实思想基础

工作室成员要坚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各阶段的要求,认真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理论以及德育专业刊物,树立正确的育人文化观。每位成员都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自觉改进育人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育人风格,要勤于反思,使德育工作具有创造性、艺术性,具有理性注释自己育人行为,指导、评价他人德育实践的能力。

(二)立足德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① 深入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室的成员基本都是一线的班主任,作为未来的名师理应对自己的班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为学校的典型。

② 组织专题德育活动。德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如何增强它的实效性,让它既切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育人无痕呢?通过成员与指导老师滚动式开班会课、磨课……落实最佳方案。

③ 转化后进生。魏书生老师说:“医生的医术是在同顽疾斗争中提高起来的,同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是在与问题学生的斗争中提高的。”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要怀着感恩的心态面对后进生,深入心灵,触摸症结所在,深入研究,寻找解决办法,历练业务素质,铸就育人特色。

(三)潜心德育科研,提升育人艺术

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本质属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自身积极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同时,不断带动工作室成员自觉进行德育行动研究,使整个工作室始终洋溢着一种研究的学术氛围,并要研出成效。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本工作室将围绕建构田中文化德育拟确定以下几个问题作为研究的方向:

① 如何提升田中学生的精神状态。

② 如何构建田中班级自主化管理的体系。

③ 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生态文化建设。

④ 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

⑤ 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⑥ 如何处理好与问题学生的关系

⑦ 如何面对家长,赢得家长的信任。

⑧ 如何因材施教,展开班级分层教育工作。

⑨ 如何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真正信任的班主任

三、工作室活动的主要方式

学习: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地点学习新课程实施的教育理论;学习班主任教育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定期布置理论学习任务。

实践:在职班主任开设班会公开课,家长会公开课;青年教师担任实习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观摩班会公开课,家长会公开课。

研讨:针对学员的不同岗位和不同发展水平,拟采取以下方式开展研究活动:

个别指导:针对个体的不同情况开展具体的指导。

案例分析:以“解剖麻雀”的方式从典型案例入手,解决在班级管理中的共性问题。

专题讲座:针对大家在实践活动中急需解决的共同问题开设专题讲座。

小组沙龙:分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点,同伴互助,各个击破,分享交流。

参与式研讨:围绕主题,现场研讨,轮流主持,帮助大家归纳、聚焦、提炼和扩展、延伸、迁移。

相互观摩:将大家达成一致认识的问题在现场活动中进行实践,相互观摩,学习评价。同时,提炼和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外出观摩:至校外学习优秀德育工作者的先进的理念,观摩活动。

展示交流:将个人参与活动的收获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交流展示。

四、考核评价

对学员的研究态度、研究效果以及个人的成长进行考核评价,并进行奖励。(考核评价标准另行制定)根据考核评价,向学校推荐班主任人员,评价班主任工作能力。

五、工作室规章制度

为了不断提高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可持续性,根据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和工作室成员认定条件,结合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如下规章制度。

1. 工作宗旨:以名师为专业引领,以相互合作为方式,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为造就青年骨干教育工作者奠基。

2.遵循原则:在学校领导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接受学校“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的评估和考核。

3. 领衔人职责:

⑴制定“名师工作室方案”;

⑵确定工作室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⑶制定工作室成员培养考核方案,负责对成员的评估考核;

⑷帮助成员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计划并督促实施完成;

⑸每学期指导在职青年班主任开设一节以上班会、家长会公开课;每学期作一次专题培训讲座(或报告会、研讨会);

⑹组织领导工作室成员开展各类培训,参与学校各项德育活动;每学期率领成员听班会课、家长会不少于5节;

⑺针对个性问题,加强对工作室成员的具体指导。

⑻及时总结,撰写好工作报告。

4.成员条件

⑴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班主任事业,有强烈的提升意识;

⑵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专业功底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潜质;

⑶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⑷具有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工作的责任性强。

5.成员职责

⑴制定三年个人成长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⑵每人每学年至少阅读一本理论专著,撰写学习心得不少于3000字;

⑶在职班主任每人每学年公开班会课、家长会不少于1节,相互之间听课每学年不少于3节;

⑷每人每学年至少有1篇德育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

⑸完成工作室规定的学习和研究任务;

⑹做好个人专业成长记录,及时撰写阶段性发展总结。

6.附则

⑴工作室领衔人和成员通过考核享受学校规定的工作津贴;

⑵工作室成员未能通过考核即按学校要求进行调整;成员申请退出工作室需经领衔人报请学校审批同意;本规程经成员协商一致,报请学校批准后实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