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名师工作室>>汪明青年教师工作坊>>文章内容
以情促教,探索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1-03-1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朱丹丹

        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不仅是促进学生获的物理知识,培养物理能力,更要求注重知识、能力的获得过程及相应方法的指导。而且,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也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的关键,下面,笔者将就“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谈谈如何将情感教育有效的为高中物理教学增添光彩。

    法国教育家卢梭这样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并接受它,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众所周知,无论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是接受教学内容的学生,都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感现象。传统的教学涉及到的是诸如传递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之类的隶属于认知范畴的活动,而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存在“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涉及学习者个体(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刻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大声疾呼:“没有一条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然而,由于物理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运用缺乏系统的具体的策略指导,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还是没能引起人们普遍而足够的重视,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我认为,为了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物理教师应合理的使用“以情促教”策略。

以情促教的通俗含义,是借助情感因素来促进教学。但这样的说法既不够准确,也不够全面。它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情促教策略主要包括师生关系情感处理策略、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策略和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策略。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笔者在此着重论述师生关系情感处理策略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

()师生关系情感处理策略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大量的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活动效率、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师生关系情感处理策略包括“爱”的策略、“尊重”的策略和“理解”的策略。

1、“爱”的策略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桥梁,是形成师生关系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教育。教师爱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当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会形成某种心理定势,以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对待教师,随之产生移情效应,即学生又把对教师的爱转移到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所以“爱”既是一种内在体验,也是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是产生移情效应的动力。学生“爱屋及乌”正是“爱”所产生的强大移情作用。

2、“尊重”的策略

“爱学生”不意味着“可以不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民主,将会导致专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学生往往把这种情绪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去。

3、“理解”的策略

教师要理解、宽容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这就需要教师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的宽容与鼓励。

()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

所谓教学内容的处理,确切地说,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不仅要从认知方面进行研究,也要从情感方面加以探索。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从意义学习理论出发,提出了学生在进行意义学习时所需要的两个内部条件:一是学习者必须具有同化学习材料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第一个条件涉及的就是教学内容处理中认知维度上应解决的问题,而第二个条件涉及的则是教学内容处理中情感维度上应解决的问题。虽然奥苏贝尔能同时看到意义学习条件的认知性和情感性两个方面问题,但在深入研究过程中,他本人仅针对属于认知维度上的第一个条件,提出了著名的“先行组织者”教材处理策略。只是仍未见其在情感维度上有何相关策略的提出,也即仍缺乏情感维度上的深入审视和研究。

让我们来看一下物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调整学生对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被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物理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喜欢上物理。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加工提炼,让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显性情感因素得以尽可能地展示,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教师要进行情知结合的备课(不仅要进行传统的认知性备课,注意备知识性、技能性、智能性方面的内容,还要进行情感性备课,注意备感染性、体验性、表情性方面的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1、物理教学中渗透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及振兴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及其运用的国家之一,在古代物理学领域里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如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指出的那样: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人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我国古代物理学的成就早己闻名于世。如在学习力的概念时,介绍墨家给力下的定义,《墨经》中说:“力,形之所以奋也。”这里“形”指物体,“奋”指运动的快慢,这句话就是说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300多年前的这个结论和近代物理学的概念是一致的。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向学生介绍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他在公元132年利用惯性原理设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制造的类似仪器早1700多年。在学习开普勒三大定律时,介绍东汉科学家张衡提出了“近天则迟,远天则速”的行星运动规律的思想,定性地描述行星运动的快慢和行星到运转中心的距离的关系。这一发现比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早1500年。在讲两种电荷时,介绍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阐述了“顿牟掇芥”的现象。(即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电知识的记载。通过这些使学生坚信中华民族是勤劳和智慧的民族。过去我们在物理领域曾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后我们也会攀登上新的高峰。正如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至2050年,中国将在世界科技领域再度处于领先地位。鼓励学生以先辈们为榜样,自强不息,继往开来,在物理领域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2、让物理回归学生生活,使教学内容与现代化社会、高新科技相联系,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折射出的时代气息,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内容时,用图片和画面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人造卫星发射、回收,长征系列火箭承揽国际业务及神州系列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的场面;在讲带电粒子的运动时,介绍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的盛况;在讲述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情况时,出示了我国成功研制的每秒钟运算一亿次的“银河n”巨型计算机的照片和报道等。电磁波是经典内容,教师授课时,要有意识地与当代的高科技成就,如手机、微波炉、GPS等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明显的时代感,增添学习的兴趣。分子运动论是经典内容,可介绍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的优越性,展示材料科学的美好前景;万有引力是经典内容,可介绍航空航天技术,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以及黑洞、暗物质、宇宙爆炸理论等,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经典理论的震撼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把物理学史引入课堂,用物理学家的人格魅力来熏陶学生,培养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情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品质。

科学成果来自于科学家的无私奉献,来自于科学家的高尚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内容时,介绍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几十年的观测实践和研究写成“天体运行论”巨著,创立了著名的‘日心说”,招致了宗教势力的敌视;积极宣传日心说的布鲁诺,为捍卫科学真理而被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开普勒贫病交加,饱受迫害,死在小客店内;在学习自由落体和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伽利略为了科学研究被终身监禁而矢志不移;在学习电这一内容时,介绍富兰克林为研究雷电而冒险进行的“费城实验”;在学习电磁感应内容时,介绍法拉第鄙视名利,一生进行实验探索,最后老死在书桌旁。

4、揭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激发学生的爱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产生对美的追求。

有不少学生视物理为一堆概念、定律、公式,既抽象有枯燥,学起来索然无味。而其实,物理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需要物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物理学的基本内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不但给人以圆满、协调、自洽等逻辑美的感受,而且具有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的特点。高中物理中的经典牛顿力学的和谐性就表现在一种高度统一的“逻辑美”上,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球统一起来;还有运动和力的关系、原子结构学说的建立及光的波粒二象性等和谐、自洽理沦的建立;交流电中正弦(余弦)曲线的时间对称,波的时间周期性和空间周期性的对你,反射定律中光路的空间对称,物体做斜抛运动时所呈轨迹的时空对称:库仑定律与万育引力定律的形式对称等等,无不给人一种形式美和对称美的体验。物理实验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追求真理,改造自然的美。卡文迪许引力常数测定所做的扭秤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测电量,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等,无不为他们巧妙的设计所折服。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以可靠的物理事实为基础,经过对物理现象的科学抽象,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5、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物理的美甚至是去创造物理的美。

这种“体验”和“创造”带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不只是视觉的或听觉的,更多的是一种震憾人心的智慧的力量所产生的愉悦。当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一个参与者、创造者,直接投身于对“美”的创造性活中时,才会对物理科学美的认识深刻。例如,在探究性实验中,让学生亲手将大量的、无关的、无序的或错序的概念与量值,通过物理实验标定为少量的、相关的、正确有序的物理概念规律。在亲身感受这种杂乱之后,学生对最后找到简洁的秩序一定会产生美的感受。

总之,物理教学中的以情促教策略,在充分考虑教学中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考虑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它视“情感”为目标,视“情感”为手段,创建情知互促、相互交融、和谐统一的教学格局,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张璐.再议有效教学.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3.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