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名师工作室>>汪明青年教师工作坊>>文章内容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工作坊”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11-03-2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汪明

(一)工作坊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

指导思想:

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纲领,坚持自我更新、主动发展,凝聚工作坊青年教师的力量,求真务实,把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究及教学科研创新作为教研工作中心,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课程理解的能力和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改进科研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建设学习型团队,把教师培训作为工作坊的重要任务,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新教材和省编高中学科教学要求,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改革。

重点工作:

1.创建学习型团队,从教育职业者变成学习研究者,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从为获取从教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

引领工作坊青年老师成员认真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理论、新课程理论与学科课程标准,了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正确把握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目标及学习方式等,提升理论素养,增强成员的课程意识,促使工作坊成员向学者型教师发展。

始终以一名“学习型”的教师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在知识的传递上体现教师丰富的知识面和宽阔的视野,而不是局限于照本宣科,令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意志品质。在信息化时代,吸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渠道,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师的能力是对学生坚定终身学习品质的鼓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聚焦课堂教学研究,以建构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为研究主题,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

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指导: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骨干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工作坊要定期组织成员进行研讨课、展示课和公开教学活动,根据每一位成员的特点,充分挖掘他们上课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形成课堂教学特色,并通过校、市级的公开课,评优课,自我反思,互助交流等活动形式,锤炼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扩大工作坊成员的知名度,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工作坊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艺术能有较大的提高。

加强对各类“学科课型”的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逐步形成“研究课”“公开课”与“常态课”“常规课”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新思路。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多种途径,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夯实知识基础,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

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原则、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生成长需求和自我发展能力。

制定各模块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目标、实施策略、资源开发和利用、学业评价和考核考核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辅资料,努力提高教辅资料使用的有效性。

引领工作坊成员了解学科教育专业的新成果与新视点,明确学科教育改革的走向,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准确把握学科教材的文化内涵及编写意图,提高工作坊成员解读教材和娴熟运用教材的能力,增强工作坊成员的专业底蕴,并用以指导和开发校本教材的实践,促使工作坊成员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3.以“五个一”专业成长系列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

每位教师每年完成一个视频教学案例,一组模块教学典型教学案例,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文章,一堂校级以上的主题教学观摩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在此基础上规划个人成长方案。

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环境,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项进修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形成专业特长,在学科模块、结构教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学科竞赛、教辅资源建设、学科学习中心建设等方面形成教学和研究特色。

4.以课程统整为主线,建设学校课程。

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在实践中落实培养目标,形成课程评价办法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充分彰显学科育人功能。研究新教材删除的教学内容、新增的学习内容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的影响,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探讨学科学科课程实施重点、难点问题,如课程整合、各种课型教学、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的教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评价、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等,攻难克关,进一步确立课程意识,提升课程理解能力。形成活动课课程指南,增强教师活动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提升活动课程的内涵和价值。

做好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研究,加强初、高中的联合教研。加强对教学案例的研究,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对学案的研究,以充分发挥学案的助学、导学功能。针对学科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热点、难点、疑点、盲点等问题进行扎实有效的互动研讨,增强工作坊成员的研究意识与从教智慧,促使工作坊成员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6.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对教学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建立促进课程与教学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逐步采用“教师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档案”等质性评价方式。改变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性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鼓励学生以自评为基础,自主评价、自我完善,促进自身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应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改进工作的信息,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分析与反思,倡导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反思水平。

加强对各种考试的研究,不断完善考试形式与内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高考的研究。总结和回顾20082010届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复习教学经验,分析教学现状,根据新高考模式的要求和省有关高考改革的精神,及时调整教研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研究工作和各科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吸取本省乃至全国部分地区研究高考、改革教学的经验,借鉴他山之石,促进我们试题命制、研究与评价的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工作坊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目标

强调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师的职业生命质量,提升教师对自我职业的认识,创造条件,提供舞台,让教师在研究性的日常教育改革实践中体验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在不断的研究性实践中得到主动发展。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实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很强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团队。

构建动态的、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科课堂教学新形态。方向引领、资源整合、适当配置,形成一支积极从事研究性实践的智慧型教师队伍。让每一位教师的创造性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立足课堂,搞好校本教研。以贴近生活,贴近课堂为主旨,探索实践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模式,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思考就是研究,解决就是成果的理念,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

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进行一系列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效率的活动,任何教师的课都对全体教师开放,特别是名师和骨干教师,起好引领作用。

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采取个人备课教学观摩研究讨论总结升华的方式,按照话优点说不足讲设想谈疑惑研对策的步骤开展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师德修养与队伍建设结合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正式课题与非正式课题结合模式;名师引领与教师自觉结合模式;集体研讨与个人风格结合模式。真备好每一课,认真上好每一课,并主动邀请全校以至全市教师来校听课。

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

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把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摆在实现工作坊主动发展、快速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结对带教制度,青年教师与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结成教学工作对子;坚持青年教师评优课制度、青年教师解题竞赛制度和青年教师学科业务知识考试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主动举办市级以上教学展示课,邀请专家和名校教师来评课、指导。

5.梯队渐进,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计划

帮助每一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发展。制定自我发展计划:工作坊每一位成员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坊培养目标,确定三年内发展的目标,认真制订个人发展计划。由教师自己设计和发展成长计划,以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同时促进自我成长,提升自己的专业地位。工作坊领衔人对每一位成员的发展计划进行认真审核后,与工作坊成员进行一次交流,最终确认每一位成员的发展计划,并在工作坊中公布。

 

(三)工作坊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拟订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个人专业成长计划是一定阶段内个人发展规划,它包含了对自己正确的分析,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自己在一定阶段的能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它不仅是教师个人发展的目标定位,同时也是指导工作坊成员能正常工作的指路灯;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可以在一次次修改中不断成熟,思路也在一次次修改中逐渐清晰。

2.进行专题学习,开展学术沙龙

围绕共同的研究方向,团队研究切磋和个体探究实践相结合,共同探究、分工合作为原则,单兵作战、个体探究为基础,因为工作坊每个成员所具有的能力水平不同,在不同的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工作坊就大家在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学术沙龙,每月一次月会,理论学习交流、解决困惑,或开展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为个体探索提供团队帮助。使大家在每一个学习时段都有收获,都得到提高,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现场研究活动

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原则,工作坊成员相互之间互相开设公开课、研究课,每学期开设研究课一次,开设研究课期间,所有人都不得缺席,听完课后进行集中点评,以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积极组织工作坊成员观摩省、市各类评优课活动,让工作坊成员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与专家和同行交流,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4.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工作坊承担一个市级以上课题,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活动,积极撰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高。

5.定期交流总结

为了检查工作坊方案和每一位成员的发展计划的落实情况,总结每一位成员的成绩、经验和教训,使本方案能真正实施并取得实效,领衔人要在每学期的期末结束阶段,组织全体成员召开发展情况总结交流会,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教师论坛、公开教学、拍摄专题电视片、现场指导(说课、评课、同课题研究课、同课题论文等)、指导读书、观摩考察等形式,集工作坊全体成员的智慧,进行同伴互助,实行资源共享,

6.建立网站

以工作坊网站为载体,利用自身优势,聘请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等参与指导,使网站成为教师工作坊的一个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四)三年目标

120109月——201012

组建工作坊,制定工作坊共同奋斗目标。

完成目前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拟订工作坊课题详案;各自拟订读书计划与个体工作方案,完成第一阶段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与思考的随笔汇集交流,拟在一定范围里开展专题沙龙。

220111月——201112

工作坊推出系列研究课与学术性研讨活动;修订、完善工作计划和课题方案;内部评价;写出自我评价报告,相互交流;完成单项研究论文(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高质量的实验报告和教学设计方案若干篇;准备中期评估。总结经验,汇报成果,听取各方面意见,交流反思。

320121月——201212

重点研究如何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建立一种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并在学校及常州市推广,扩大工作坊的影响;荟集资料、台帐、记录,写出结题报告,准备终期成果汇报。

()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1.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人均2篇以上。

2.开设学校以上教学讲座或公开课人均2节以上,拍摄研究课人均1节以上。工作坊所有成员必须为学校期中、期终考试命一份试题,同时对所命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写出命题报告和改进意义。

3.工作坊中青年成员争取在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常州市“五级梯队”中相应提升一级。

4.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位置。

5.完成市级课题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

6.工作坊成员建设好自己的特色网页(站)。

7.编撰、出版学科校本教材和高质量的教辅资料。

(六)工作坊规章制度

1.工作坊领衔人必须身先士卒,积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

2.工作坊成员必须履行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工作坊”项目研究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协议书所规定的义务。

3.工作坊领衔人及成员间要定期研讨,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和谐发展;

4.工作坊成员要服从领衔人分配的工作,接受学校检查评估,并定期作出书面总结;

5.每学期对工作坊成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坊。

 ()工作坊成员主要分工

待成员定下后,根据各成员的特长分工协作,各尽其才。如熟悉信息技术的教师,负责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课件、处理相关的图片、影音资料等;负责用动态网页制作技术进行工作坊的网页制作和维护工作;熟练外语的负责资料收集,特别是国外教育的最新动态;课堂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多开设研究课、示范课等;科研能力强的侧重课题工作,负责研究方案、报告、论文等的写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