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数学助学工作室”的活动设想
发布时间:2011-03-0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郑邦锁

“数学助学工作室”的活动设想

源起:不少同学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家长和同学都渴望老师能给他们以有效的帮助,最好是能教给他们一个立竿见影的“绝招”。事实上,我们知道,这样的“绝招”不存在。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没有包治百病的良方。但这显然不能成为我们面对“学困生”无所作为的借口。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最纠结的是面对家长们千篇一律的问题:孩子在初中时的数学还是很好的,怎么到了高中数学就一落千丈了呢?问题到底出在哪?有什么办法让孩子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我的回答也是千篇一律:不适应初高中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初中侧重模仿,高中侧重理解;数学学习的诀窍在于“听老师的话”,扎实做好预习、听课、练习、订正、及回顾整理归纳反思;学之道在于悟;行动上体现为:信心、决心、恒心、细心云云。其实,这样的答复我自己就不满意,想必家长也不满意。因为缺少个性化的诊断与指导,缺少教师主动的有针对性的作为。我想,这两点就是工作室在今后三年努力的方向。

实施:第一阶段——调查分类。根据已有的经验,把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分为知识障碍型、思维障碍型、习惯障碍性、情感障碍型四类。再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各类型进行细分和完善,发现各类型学困生的典型症状,了解各类型学困生的主要需求。第二阶段——课外实践。利用第一阶段的成果,讲本班的学困生对照分类。根据他们的需求,结合自己的经验,实施有针对性的帮助。这种帮助一个是有计划的、系统的、长期的;有跟踪、有对比、有调整、总结。在这个阶段准备编写一本课外助学的文本材料《高中数学要点解读》。第三阶段——课堂实践。学困生的成因有一部分源于课堂,不改革课堂,就不可能杜绝新的学困生的产生。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听得懂、想得透、做得会。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设计知识呈现的方式,怎样引入?怎样铺陈?怎样提问?怎样阐述?这个阶段以课堂实践为主,大体上按研读 研讨 设计 借鉴 实践 改进的程序。在这个阶段将围绕“引入设计”和“问题串设计”安排大量的研究课,并准备编写辅助教学文本材料《高中数学课的引入设计》,《高中数学课的问题串设计》,打算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第四阶段——课程实践。不少同学学习数学的困难源于对数学的感受,即抽象深邃、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可以大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点,如相关的数学史知识、数学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数学的严谨美、抽象美、简洁美、图形美等等;还可以借助于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开发教材之外的趣味数学素材,这个阶段准备编写文本材料《数学故事》、《数学问题》、《数学天空的中国星座》。第五阶段——总结推广。精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助学成功的案例,总结提炼,推广实施。

 

 

                                                               数学助学工作室

                                                               2011-1-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