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营造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室文化氛围,培养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塑造健康心理,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生活在充满温馨气息的教室里。
二、创建目标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自己的家”。
三、工作思路与措施
(一)班级环境齐美化——生活温馨
一个能够可以被称的上“温馨”的教室,毋容置疑它首先必须是个窗明几净的教室。温馨的教室环境能使学生对教室产生认同感,依赖感,亲近感,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因此在开学第一周,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将教室改造、美化,努力使教室成为“三化”教室:
1.“净化”教室,教室内的门窗橱无积灰、地面无垃圾、课桌摆整齐、物品放规范;
2.“美化”教室,充分发挥黑板报的宣传作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3.“教育化”教室,精心布置教室中的三块版面,一块起名为“恰同学少年”,版面内张贴了几句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心理辅导等。另一块为“我们的风采”里面贴满了同学们通过努力想实现的目标,第三块为“德育栏” 版面内张贴了学生的一日常规、积分情况等。同时在教室一角还设有植物角、卫生角。这样的布置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集体建设,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在这样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感到开心而又愉快,可以疏解一下高二学业的压力。
(二)人际环境共构建——心灵温馨
营造“温馨班级”,我认为其实质就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体现师生和谐、生生和谐。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温馨班级”的重要保证。
作为班主任,我将尽快熟悉学生,做学生的知音。师生双方加强沟通,加强情感交流非常重要,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加强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尽快建立班级的凝聚力以及向心力,让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
2.友好的生生关系,是“温馨班级”的有力促进。
组建一支良好的班干部队伍,是班级平稳发展的有力保证。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我慎重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对班干部的选拔做到民主选举,投票决定,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这样就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位学生真正感觉到我是班级的主人。
有了班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同学间就容易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氛围,增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奋进氛围精营造——学习温馨
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本学期我给全班学生提出的一个口号是:做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要有热情的,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的,要打持久战,而不能三分热,七分凉。我将开展多样式的班级学生活动,树立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良好学风,敦促所有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应对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1.引导同学寻找自己的精神支柱。所谓精神支柱,也就是学习的动力的来源,学习的方向盘。学习要有远大的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我要学”,根除“要我学”的不良心理,因此要经常关注学生心理,多找学生谈心,于是,我决定采取个别谈心、集体讨论的形式,探讨现实和将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力求进取。
2.组织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班级的各项教育活动必须有一个主题,围绕着主题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这个准备过程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让学生们自我教育,互相教育。班风的形成必然要经历“导向”,“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因此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经常化。力求使班级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团结向上,心理健康,学习勤奋,全面发展”的班集体。
3.提优补差,互学互进。长期以来,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车轮之所以向前滚动,是因为轮圈上的每个点都拼命向前,后面的总超过它前面的点,周而复始。围绕各科拔尖的同学,我想帮助他们建立一个个小“共生圈”。这样,每个“共生圈”里成绩后进的同学围绕成绩好的同学,各自从异于己和优于己中取长,又从异人和优于人的自我要求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各个“共生圈”之间。也相互学习,相互竞赛,形成一个总的“共生圈”。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级的布置,同学友谊,师生之情,无一不显现出温馨,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共同成长着,收获着,感悟着,这股温馨的力量融入班级每个人的内心,也将会推动着班集体不断向前迈进!作为班主任,我憧憬着让自己的班级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爱的怀抱里学习、生活、创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家”的呵护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