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文化德育>>温馨班级>>文章内容
温馨班级温馨的“家”(高二(4)班)
发布时间:2015-03-2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管理员

提到“温馨”这个词,能联系到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家”,“金屋银屋不如自家狗屋”,为什么?因为家里最舒适、最惬意、最温馨。人的一生除去窝在家里的时间最长,其次恐怕就是在学校里呆的时间了。幼儿园3年,寒窗苦读12年,加4年本科2年硕士……,如果学习的场所也能像家一样让人感觉舒适、惬意将是件何等幸福的事情。如今,适逢学校提出创办“温馨班级“的口号,作为班主任的我,自是积极响应、努力营造温馨班集体。

班集体是集教学、管理和个性发展于一身的有机统一体,是学校的细胞,细胞活,学校就活;是学校中的每一个家庭温馨,学校也就温馨;兴旺,学校也就兴旺。因此,应该营造好班级这个,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一、让学生有的感觉。      

1、营造的氛围:      

1)师待生如子。

温馨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要畅通师生沟通的渠道,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条件,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群体的新动向。老师要善于做学生的挚友和导师。要像父母爱子女一样爱学生,要爱学生的一切,他的容貌,他的说话,他的行为。班主任要像父母服务子女一样服务好学生,要全心全意,真心真意。  

2)子孝师如父母。

要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情,要使学生感受到师爱,要像敬父母一样敬老师。要能够站在班主任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能为班主任着想的话就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3)生助生如兄妹。

良好的生生关系表现在:民主、合作、交流、团结、互助、竞争等。良好的生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把个人的聪明才智凝合成一股集体的合力,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之间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在学习探究中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发挥个人的内在潜能和智慧,在竞争中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良好生生关系的思想基础是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严明的纪律和健康的舆论。同学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团结,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像兄弟姊妹一样彼此照顾。

2、建立的规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要制定班规。班规要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是立法者执法者
 3
、塑造的形象:
  
1)要爱。班级的每个成员都要由我爱我家的责任感。
  
2)要护。班级成员要有以身护家的奉献精神。

3)要发。班级成员要有共同致富的执著奋斗目标。
   
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要有使头脑起来,身体长起来,思想成熟起来,大家共同发展进步的强烈意识和为之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当好家长
     
班主任要当民主家长,莫做包办家长专制家长,让学生喜欢你,敬仰你,崇拜你。

 1、把自己变成学生。陶行知说:首先要学做学生,才配做先生。
  
1)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老师眼中的小问题说不定就是学生眼中的大问题。要换位思考,慎重对待。
   
2)用学生的心理待行为。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待学生的行为。不能强加于人,武断处理。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偏向性言行,要给予理解和宽容,决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
   
3)用学生的要求正自己。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老师要特别注意教育细节,因为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毁灭一个人。老师要用规范的言行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2
、向学生学习。
  
1)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人人都是天才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信念。李镇西老师说:面对学生晶莹剔透的童心,我们常常感到自己心灵的斑斑锈迹。
  
2)建立互帮互学互勉的伙伴关系。班主任老师在班集体中与学生是朋友、伙伴关系,在求学的生命旅途中结伴成长。
  
3)与学生对话。班主任要让学生在自己面前敢说话,想说话,想说心里话。要经常与学生平等对话,开展辩论,哪怕面红耳赤。
三、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有快乐和期待。

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同学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实现温馨气氛的营造。如开展主题班会、演讲、18岁成人礼等等。并且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使得所有的班级成员都因为“高考” 这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对学习充满期待。

 “温馨班级”是指一种民主,温馨,和谐,高品位特点的育人环境。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让幽雅的、健康的班级氛围,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氛围,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                                                                  

王华

2015-02-2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