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吴晓丽
在学校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富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教师曾先后分别提出过“绿色班级”、“和谐班级”等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相比之下,我个人认为“温馨班级”的内涵虽与其一脉相承,但是“温馨”一词较之其他要更多一重人文性,“温馨班级”中人与人之间在和谐共进的基础上更显温暖,让班级中的每一份子都能从中汲取心灵的力量和前进的动力。“温馨”本来是人们用以形容“家”的语词,而班级作为几乎所有孩子除自己家庭以外所处时间最长的场所,如果能具有“家”一般的“温馨”,其意义将是巨大而不可估量的。
班级是孩子们的另一个家,见证了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欢声笑语和烦恼失意,置身于怎样的一个环境中,才能使他们不但感受到校园的朝气,更浸润了家一般的温馨?本学期开学前,我和班委成员们为了给同学们带来一种不同于上学期的感受,在班级环境布置和板报设计方面花心思做了一些改变,例如在本来只分别简洁张挂了“梅兰竹菊”的镜框画的四面墙上,除古今贤哲的励志名言外,将同学们寒假读书征文中的佳作以柔和的色粉纸排版打印张贴上墙,让同学们在仰望先贤的同时能从自己身边的同学身上获得学习生活品质方面的零距离接触,更真实更能触及内心;板报设计方面,整个版面设计清新而不失活泼,插图俏皮而色彩明媚,文字内容大都来自同学们对自身寒假生活的介绍体悟;黑板报北侧的班级“宣传阵地”被代之以学生们喜欢的背景图案,上书具有班名特色的栏目名称“七巧板”,每个同学都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我的亮点和增长点分别是什么,新学期我有怎样的自我实现期望?”我们整洁明亮的教室里,绿色清新的读书角整齐摆放着各类图书,班委还在号召大家讲自己最喜欢的书带来放在班级读书角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在阅读留言瓶里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以寄语书的原主人;在班级层面,抽时间定期开展(例如早读课、阅读课)读书交流活动,借此方式以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温馨班级”的创建不仅要有班级“硬环境”即外部环境方面的变化,更关键的是“软环境”即精神层面的建设,应树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和谐的教育理念,营造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教室环境文化、课堂氛围和班风、学风。“软环境”的布置对学生的影响是尤为深远,同时也是个难点。
首先,以感受恩教育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去感受爱与关怀,发展学生情商,培育情感文化,并在课堂中弥漫,在生活中滋长。面对内心需要阳光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我愿用自己的阳光心态,给学生送去许多阳光,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第二,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营造积极、健康、融洽的班级环境,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自订班级公约、德育考评细则;人人参与管理,设立常务班长与值日班长管理并轨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班委改选,实行角色动态制,满足学生“我的班级我的家,温馨有爱靠大家”的初衷。
同时,与家庭携手,做到家校生三方及时沟通,实现教育时空立体化,形成公正公开的班级评价方式,在创建温馨班级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养成教育的评价机制:学生自评30分,同学互评30分,教师评20分,家长评20分;与学期末的个人综合素质评定原则相结合,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和保存,能让每个同学都从内心深处认同,是此项措施得以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
创建温馨班级不仅能激发学生心理潜能,还能让学生快乐地成长,愉悦地学习。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初步做法和粗浅的认识,还有很多优秀班主任的宝贵经验等待我去学习,还有很多更有效的方法等待我去学习和探索,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