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由田家炳高级中学周存军老师领衔的常州市化学名师工作室举行第一次活动,工作室成员、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沈燕萍老师开设了一节高三复习课《亚硫酸钠的性质探究》,全体成员参与了听课和评课议课活动。
评课议课环节,沈燕萍老师和大家交流了自己的课题的由来、设计的思想、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反思。传统的中学理科复习课着重关注知识结构的建构和完善以及解题技能的强化和熟练。往往是课上教师滔滔不绝,课后学生苦渡题海。实践表明,长期以这样的方式复习,缺乏对学生新奇感的刺激和挑战欲的激发,学生失去了学习和深层思维的乐趣,失去了交流倾听和动手探究的获得感。在本节课中,沈老师立足高考中的热点物质亚硫酸钠,采用实验探究的手段,实现了情境线、问题线、实验线、活动线、认知线的五线融合。
工作室成员在评课中认为,本节课以实验为线索,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将学科知识串联起来认识一个较为陌生的物质,过程中完善了亚硫酸钠的转化关系,从点到线到面,并从定性走向定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青少年内心都渴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研究者。”而实验探究的设计恰恰满足了学生内心的渴望。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参与度很高。
领衔人周存军老师肯定了沈老师的课题选择贴近高考,教学设计立足课本,教学准备充分恰当,教学流程合理科学。周老师说:“这节课的教学老师有强烈的证据意识,在高三课堂中引入了形式多样的实验,有老师课前的数字化实验,有学生分组探究的微型实验,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化学反应会受到溶液酸碱性、药品用量的影响,学会了用变化的观点看待化学反应,实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