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国际理解>>教师研训>>文章内容
一次及时雨般的教研活动课程
发布时间:2017-10-1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管理员

为了落实我校校本教研常规活动,进一步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此次语文教研组特邀了常州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周於老师给我们全组语文老师做了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及时的报告。

1012日下午,全体语文教师准时到达办公楼一楼会议室。在教研组组长戴年陶老师的陪同下,我们迎来了教研员周於老师。

首先,全体老师对周老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然后,在简短的开场白之后,周老师声情并茂地开始了自己的报告。周老师指出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课堂教学能力,围绕这个话题,他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我们详细剖析了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第一就是独立解读各种文本的能力,重要的是要在平时的备课中养成素读的习惯,即不借助任何参考书发现文本的价值。解读文本之时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过程。同时,周老师还从听课记录中为我们摘取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的解析,他指出抒情性的文学作品也要用理性思维来分析。在解读之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各体语言的感受能力。第二,独立理解教材的能力。他认为教材的助读系统,包括专题、板块的名称、专题导言、注释、活动体验等是教材编者意图的最终体现。而我们现在很多老师基本是忽视这些内容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关注教材本身,从问题设计出发去揣摩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第三,依据课程标准(学段、学情)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师要学会分析教材设计的合理性。第四,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周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最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语文学习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要学会寻找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内驱力。打破以往的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充分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报告却让在座的所有老师,尤其是新老师获益匪浅。正如胡叶老师最后所总结的那样,这是一场及时雨,恰好解决了我校语文教师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周老师的报告生动而又有趣,是理论和实战经验完的美结合。在座老师均认真聆听和思考,及时记录下了重要的信息,并在现场和周老师进行了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相信全组语文教师一定会从此次的教研活动课程中汲取营养,进一步夯实自己的教学能力。(文,吴珊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