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国际理解>>交流动态>>文章内容
共同创 创不同——常州田中引进香港“共创成长路”德育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1-02-2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孙蓉

  临近年关的常州寒意逼人,由香港田家炳基金会组织的“共创成长路”推进计划却在气候宜人的香港积极开展。
  近几年来,香港青少年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早恋、自残、吸毒、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扭曲自我形象危机等。为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五所大学在赛马会的资金支持下联合开展“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育计划,旨在通过培育青少年不同的能力、认同他们的能力、加强青少年与他人的联系、建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标准,来促进青少年的正面发展。“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育计划包括了十五个“青少年正面发展”的构念: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抗逆能力;社交能力;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认知能力;采取行动能力;分辨是非能力;自决能力;自我效能感;心灵质素;建立目标和抉择能力;明确及正面的身份;参与公益活动;亲社会规范;正面行为的认同。以此开发了三本课程教科书和教师指导手册。从2006年开始,香港由24个实验学校到目前220多所学校,学校的参与面非常广。在对课程实施的学校进行调查的数据反馈,在预期的15项指标上实施学校学生成长都有较好的效果。因此现在香港已有一半学校将它纳入了正规课程。而后华师大教授韩晓燕博士将此项目在上海试点。此次培训就旨在田家炳基金会的推动下在华东四所田中推广此计划。
  临近年关的常州寒意逼人,由香港田家炳基金会组织的“共创成长路”推进计划却在气候宜人的香港积极开展。
  近几年来,香港青少年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早恋、自残、吸毒、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扭曲自我形象危机等。为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五所大学在赛马会的资金支持下联合开展“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育计划,旨在通过培育青少年不同的能力、认同他们的能力、加强青少年与他人的联系、建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标准,来促进青少年的正面发展。“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育计划包括了十五个“青少年正面发展”的构念: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抗逆能力;社交能力;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认知能力;采取行动能力;分辨是非能力;自决能力;自我效能感;心灵质素;建立目标和抉择能力;明确及正面的身份;参与公益活动;亲社会规范;正面行为的认同。以此开发了三本课程教科书和教师指导手册。从2006年开始,香港由24个实验学校到目前220多所学校,学校的参与面非常广。在对课程实施的学校进行调查的数据反馈,在预期的15项指标上实施学校学生成长都有较好的效果。因此现在香港已有一半学校将它纳入了正规课程。而后华师大教授韩晓燕博士将此项目在上海试点。此次培训就旨在田家炳基金会的推动下在华东四所田中推广此计划。
  培训过程中,香港方面的社工、义工工作者给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学校教育工作体系,“义工”和“社工”这可是两个对我们非常陌生的名词,可在香港的学校教育中可是必备的条件。学校“社工” 就是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性的服务,协助学校改善学习环境,解决教育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完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正常成长;帮助学生发掘潜在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帮助少数不良学生克服障碍和挖掘潜能。“义工”就是义务工作者了,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在香港,每个学校都配备有社工,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去学校开展活动,主要是一些历奇辅导(拓展训练),通过这些活动和游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采取后续措施。因为他们不属于学校行政的体系,也没有学业上的压力,所以学生容易释放自己的真实状况,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每位社工背后都至少配备联系500名左右的义工,在需要时和他们联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模式让我们觉得非常新鲜,它集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教育有了合力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尤其是通过这种形势可以有效的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而避免了我们目前许多的德育教育存在的滞后性,在事发后再进行处理的诊断性教育的现象。
培训过程中,我们参观了香港胡兆帜中学、上水风采中学、香港田家炳中学等活动学校,听了“共创成长路”校本课程,课堂主要是通过情境表演、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主要是鼓励学生与父母、朋友、老师等倾诉不愉快的心事,并教学生一些倾诉和倾听心事的技巧。课堂气氛宽松热烈,学生参与踊跃,师生之间的交流非常和谐。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
  培训活动的主办方——香港田家炳基金会最后安排了与田家炳先生的见面会。田家炳基金会的办公室中摆放着田老先生在全国各地投资办学学校的各类纪念品。在一张张照片中,在一段段朴实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田老对教育的热诚和无私。田老不顾自己93岁的高龄和感冒,亲自来到现场和我们见面,老人见面就双手抱拳作揖,非常有儒家风范,大家自发地热烈鼓掌,他谦逊热情地不住向我们挥手。坐定后,他和大家做了交流,讲话实录如下:
  最近有点感冒,身体基本健康,托大家的福,所以过得去。首先欢迎大家来,我现在在大家面前谈教育,也实在是班门弄斧,见笑了。我自己也觉得,我们中华民族十三亿人口,这么大的国家,确实对人教育培养实在太重要了。我想把范围缩小到一个家庭。我自己的家庭五个男的(孩)四个女的(孩),那这个负担很重。但你要解决这个负担,一定要将孩子教育培养好,令他们自食其力,这样才是基本解决的办法。那我们整个国家也就是这样了。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对我们思想、对社会风气,怎么让它鲜亮存活,思维发达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在外国人看来没有这些概念。在外国人,我看他们只有宗教的犹存,很少像我们中国人那样谈思维发达,怎么样做人那些道理。这一点,我觉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别不同的地方。当然,我们的国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三十多年了,各方面进展非常非常好,尤其现在历年的进展,我觉得比过去五年、十年还要厉害。特别现在整个世界的科技也发展得很特别,好在我们中国是非常上进的。现在,我们领导人出去的时候,国际上很重视,一些领导人很希望跟中国领导人照相、交朋友。那么,我们建国大业的实在事很多,需要我们后一辈人才来共同完成,这些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界人士培养人才来,最主要的还是要教育人。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尽量把孩子德育教育做好,因为,人,我觉得也可叫做“人才”,“才”就是思想方面、知识方面的,另外一种就是“德”,我觉得光是有才没有德呢,这样的人是很不完美的。所以,我想鼓励大家要德才兼备,两样都要做好。其他我就不太方便多说了,因为你们都是教育界人士,我不方便班门弄斧太多,我倾听各位有需要的特别吩咐,有需要的向我提,谢谢大家。
老人家的话给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德才兼备”,表达了他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关注。语言很朴实,也很中肯。这是我们教师第一次与田家炳近距离地接触,田老也非常贴心地为我们做了安排,他为每个与会教师准备了一本书,并为我们签了名,还安排可以每个学校、每个老师与田老单独留影。轮到我们学校时,我们拿出了学生的书法作品和照片,和别的学校的珍贵礼品相比较,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可田老却非常有兴趣地看了起来,连声说好,对于一个物质上清心寡欲的老人来说,这些饱含着学生对田爷爷深厚情谊的礼品可能更让他觉得珍贵。
       田老先生对常州田中情有独钟,曾经三次到我校,是在大陆投资学校中最多的。为了感谢田老对常州教育的关爱,对常州田中的关爱,李培校长和前教委汪鹤鸣主任专程去田老所住的公寓拜访,老人饶有兴致地背起了《朱子家训》。汪主任的书法中写到的“智勤诚毅创业,慈善健寿奉献”,正是对田老一生最好的写照。
  目前大陆青少年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但贴近学生实际的正面引导的教材太少,而做人方面的正面引导却是必不可少的。受到启发,我们将利用以前开发和实施的《田家炳之路》和校园三字经、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等特色德育,引进香港“共创成长路”的新德育模式,开发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教会学生做人的基本规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