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读过正式高中和大学,却在学术上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就
校友风采:自强不息的典范:蒋向前——70届常州田家炳中学(原六中)初中毕业生
蒋向前,70届常州田家炳中学(原六中)初中毕业生,国际著名女科学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1995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她曾先后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任英国伯明翰大学欧洲计量中心高级研究员、英国哈德斯菲尔得精密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曾获得沃尔夫森(Wolfson)科研成就奖,英国亚洲女性杰出成就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华人女性。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几何产品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0)委员,国际标准组织ISO/TC 213顾问组成员。
蒋向前教授近影
蒋向前教授(中)获英国亚洲女性杰出成就奖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龚建忠总领事(后排右三)访问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精密技术中心,与蒋向前教授(前排右三)及研究人员合影。
2006年3月23日,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精密技术中心沸腾了,从英国皇家科学院传来喜讯,该中心的蒋向前教授获得了著名的Wolfson科研成就奖,成为全英新大学(指1992年后升格的大学)里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Wolfson科研成就奖是由Wolfson基金会和英国科技部联合资助设立的,这个奖项旨在帮助英国大学吸纳世界范围内具有巨大潜力、最优秀的科学家。
时隔两个月后的5月25日,欢呼声又一次响起。经过重重选拔和激烈竞争,蒋向前教授获得2006年英国亚洲女性杰出成就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华人女性。
零的开始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蒋向前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医药领域的著名专家。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得她从小就受到了追求真知的熏陶。
1989年2月,蒋向前出席了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研究会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的年会,宣读了她的一篇关于综合量规检测的论文。在这次年会上,她得到了全互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梁晋文教授和吉林工业大学许金钊教授等的鼓励与启发,决定进大学深造。在1990年,没有读过正式高中和大学的她以同等学历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获得高分录取,师从标准计量专家李柱教授。导师看重她坚实的自学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顽强的进取精神,给予她当时极富挑战性的前沿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任意曲面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研究”。课题申请的原有研究方案是通过改进已研制成功的电感传感器系统,解决当时测量曲面表面粗糙度的工程需要。她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抛开原有的思路,提出了“柱面全息衍射光栅”新型传感器的方案,为从根本原理上解决这个关键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测试分析手段。她的开题报告获得全体评委好评,一致同意她转为直攻博士研究生。
1991年,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巡视专家的雷源忠教授和陈栋豪主任在华中理工大学视察时,意外地发现蒋向前所做实验方案与申请书原方案大相径庭,立刻提出了质疑,当他们听完蒋向前的陈述后,不禁称赞:原定实验方案由于采用一般方法扩大量程,没有太多创新;而新的实验方案针对传统仪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传统位移传感器大量程与高精度不可得兼的难题,而且具有信噪比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突破性创新。两位专家当即同意追加经费进行整套新型测量系统的研究,仅仅两周后,这笔经费就到账了。有了充分的资金保障和课题组强有力的支持,蒋向前更加信心百倍,经过日以继夜地反复实验,新型传感器终于研制成功,而整个测量分析系统也于1994年3月通过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以该项研究成果为基础,蒋向前的博士学位论文《曲面表面形貌检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于1999年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正如华中理工大学师汉民教授对论文的评语所言:“有关检测技术方面的博士论文多矣,但能提出新的检测原理者,鲜见。”十多年后的今天,以类似方案为基础的表面测量仪,目前已占领了绝大部分触针量仪的市场。
蒋向前的科研成果同时得到了国外同行的关注和充分肯定,1995年12月她获得英国皇家科学院资助到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年5月受英国伯明翰大学的邀请并聘任为欧洲计量“中心”高级研究员,同年被聘任为华中理工大学副教授。1997年11月她随“中心”迁移至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精密技术中心。1999年12月,蒋向前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同时担任华中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时隔两个月后的5月25日,欢呼声又一次响起。经过重重选拔和激烈竞争,蒋向前教授获得2006年英国亚洲女性杰出成就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华人女性。
零的开始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蒋向前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医药领域的著名专家。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得她从小就受到了追求真知的熏陶。
1989年2月,蒋向前出席了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研究会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的年会,宣读了她的一篇关于综合量规检测的论文。在这次年会上,她得到了全互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梁晋文教授和吉林工业大学许金钊教授等的鼓励与启发,决定进大学深造。在1990年,没有读过正式高中和大学的她以同等学历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获得高分录取,师从标准计量专家李柱教授。导师看重她坚实的自学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顽强的进取精神,给予她当时极富挑战性的前沿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任意曲面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研究”。课题申请的原有研究方案是通过改进已研制成功的电感传感器系统,解决当时测量曲面表面粗糙度的工程需要。她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抛开原有的思路,提出了“柱面全息衍射光栅”新型传感器的方案,为从根本原理上解决这个关键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测试分析手段。她的开题报告获得全体评委好评,一致同意她转为直攻博士研究生。
1991年,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巡视专家的雷源忠教授和陈栋豪主任在华中理工大学视察时,意外地发现蒋向前所做实验方案与申请书原方案大相径庭,立刻提出了质疑,当他们听完蒋向前的陈述后,不禁称赞:原定实验方案由于采用一般方法扩大量程,没有太多创新;而新的实验方案针对传统仪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传统位移传感器大量程与高精度不可得兼的难题,而且具有信噪比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突破性创新。两位专家当即同意追加经费进行整套新型测量系统的研究,仅仅两周后,这笔经费就到账了。有了充分的资金保障和课题组强有力的支持,蒋向前更加信心百倍,经过日以继夜地反复实验,新型传感器终于研制成功,而整个测量分析系统也于1994年3月通过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以该项研究成果为基础,蒋向前的博士学位论文《曲面表面形貌检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于1999年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正如华中理工大学师汉民教授对论文的评语所言:“有关检测技术方面的博士论文多矣,但能提出新的检测原理者,鲜见。”十多年后的今天,以类似方案为基础的表面测量仪,目前已占领了绝大部分触针量仪的市场。
蒋向前的科研成果同时得到了国外同行的关注和充分肯定,1995年12月她获得英国皇家科学院资助到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年5月受英国伯明翰大学的邀请并聘任为欧洲计量“中心”高级研究员,同年被聘任为华中理工大学副教授。1997年11月她随“中心”迁移至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精密技术中心。1999年12月,蒋向前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同时担任华中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2012年蒋向前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