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走中的背影》有感
一等奖 高二(1)刘佳奇
青山原不老,遇雪白头;绿水本无愁,因风皱面。——题记
初翻扉页,书中各色美景图片映入眼帘:是那徽派建筑,粉墙黛瓦;还是西塘古镇,清幽小巷;亦或是凤凰古城,水雾缥缈……魅力中国,五色纷呈。我随着郁蕊华《行走中的背影》领略大千风光,品味百态人生。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人们为金钱名利而奔波;在十七八的花季,少年们只能埋首于课桌前苦学,沉重的学业负担无时无刻不压抑着我们。也许正因如此,更羡慕,渴望像郁蕊华般行迹大江南北,三川五岳,愿如她般:一直在路上,做个心灵的记录者。在缺氧的青藏高原,在遥远的迪派沙漠,在湖南凤凰的吊脚楼下,在安徽大华山的佛殿前,在丽江,在周庄,在西塘,在平遥,在梅花坞……都留下了她的足迹,这一趟趟文学之旅,汇聚成了一部颇具特色的作品——《行走中的背影》
据我所知,这并不是一部很出名的作品,作者也不是一位大作家,可就是这份朴实,清新,给予读者一种拥抱自然,感悟人生的心境。 “在旅途中随处可见去朝圣的转经藏民,这是一个在路上的民族,执着地行走着,匍匐着。没有疲惫,没有抱怨,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这块土地,虔诚得神圣。”这是书中《当时只道是寻常》中描写藏民传经之景,没有过多的浓妆涂粉,只是一种淡雅平静的描述着,可正是这样的语言耐人寻味:是什么支撑的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的传统?是什么让一代又一代的藏民们锲而不舍?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感动吗? “水是动的,思绪却已凝固,此刻的停顿只是为了下一刻的开始。身未动,心已远。”——《我的生活我做主》当年的随性,到处的游走,什么也不曾想过,如今静静的将曾经的一次次行走拾起,细细品味,耐人寻味。正如我们的一生,一路走来,从幼稚到成熟,有过欢乐,有过泪水,有过后悔,有过感动……也许十八岁的我们还不是很成熟,可再次回想十三四岁时的自己,那时与同学朋友们欢声笑语,不用关心即将到来的小高考和高考,不会因为那些深情密语而春心懵懂,不会在夜深人静时幻想未来的自己…… 回顾过去,重拾记忆,却永远回不过去,那时的纯真友谊,那时的欢声笑语如此珍贵。高墙上的扇扇小窗显示着保守与封闭,关住了春色,关不住思念。即使是青丝白发,孤灯只影,生活却总是无处不在。王子与公主的浪漫童话在我们这群普通平凡人中式无可获得的,一夜暴富的美梦与现实脱轨。你,只能活在最真实的社会,活出最真实的自己罢了。
在路上,思念随行。谢谢在我迈出离开你的脚步时,没有呼唤我的名字,转身时背影划出的那道弧是留下的思念。在路上,行走中的背影。一位走南闯北,率性而为的行者,用她最真挚,朴实的情意,将沿路的风光予以文字的描写,让我们无法远行的人在文学的世界里再去领略。在路上,我们知道青山可老,绿水可愁,秋叶可寄相思,定格尘封的记忆却与思念随行,当时只道寻常,彼时此景待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