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于2001.7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原来的教育课程从课程性质、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到目标要求等方面都做了大幅度的全方位的改革。化学课程的改革也必然带给实验室工作的大幅度改革。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验教师就是实验教学的粮草先行官,实验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成效,我们深感挑战之严峻,势必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
一.实验室工作面临怎样的挑战?
1.新课程标准强调实验的探究性。新课程标准没有象原来的教学大纲那样列出学生必做的实验,看起来好象是削弱了实验教学,恰恰相反,新课程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科学内容,而科学探究基本上就是实验探究,所以,化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实际上是大大增强了。长期以来,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新教科书的编写更注重实验内容本身的改革。在新教科书中,共安排了26个“活动与探究”,其中有16个是以实验为主要活动内容,可以说实验是探究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实验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为达这一目的,实验室工作首先要走在前头,这就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积极地进行探索和研究,配合教师设计出各种活动方案,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充足的物品和良好的氛围。
2.研究性实验活动的社会意义不断深化。2001年高考上海的化学卷首先出现了“研究性”试题。第26题是验证某酸是弱电解质的一个“袖珍”课题的讨论,设问是从用到的仪器开始,然后步步深入至得出结论的依据和现象,而且要求对甲乙两种方法进行评价,指出其中有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最后要求再提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作为终结。学生在完成这道题时,除了要经过仔细分析、对比、推断,指出其中的不足外,同时还要求用研究性的思路考虑问题,提出更优的实验方案。而2002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卷中也出现了这类题,第29题的第二题的最后一问,把氨气的喷泉实验装置稍稍改动,少了一个能挤出水的滴管,让你想法引发喷泉。显然,过去的“照方抓药”做实验已无济于事了,如果对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不具有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平时不积极参与讨论和不注意对别人的方案进行研究恐怕是不行了。因此,实验室工作再不能像以前照本宣科的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就行了,必须首先要有积极探究的意识,才能不断启发和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如何以现有的实验资源投入实验教学改革?
1.努力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与原教科书相比,课堂实验大量增加,新课程淡化了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界线,将更多的实验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会起到有效的作用,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实验室的利用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尽量安排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越多的动手机会就是越多的能力锻炼,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最主要的活动手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灵活多样地创造条件开展活动。随着新的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展开,研究性课程已经在许多学校开展起来,近几年来我校的研究性课题活动始终走在市区的前列,化学组的研究性活动也开展得生机勃勃,一些课题如“废旧电池与环境保护”、“让我们远离吸烟”、“纯净水与人类生活”、“海带中碘的提取”、“牛奶成分的分析”、“采得嫩芽成茶后,方知原缘咖啡因”等等,这些课题吸引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带动他们积极地投入科学探究活动中。
3.积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实验资源。研究性实验的增加,势必对实验室配有的仪器、药品等设施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市教育仪器装备站尽心尽力地为各校的实验室装备服务。先让各校制定订购计划,他们再组织采购,尤其是许多部编外的仪器、药品,只要是学校提出的,他们就想方设法去采购来,而且,为适应这几年实验教学改革带来的配备的快速增长,装备站改原来的两年一次为一年一次,他们的努力给我校的实验教学尤其是研究性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另外,实验物品的利用也需要不断思考和研究,近年来实验的改革正在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进行。新课程标准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安排实验时,要尽量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利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二氧化碳实验中利用汽水瓶中的气体;使用一些熟悉的物质如明矾、纯碱、食盐、食醋等替代化学试剂来做实验。而且,这些生活中的物品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让他们尽量参与实验的准备环节。
4.努力探讨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科学实施。我校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实施和完善,实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要求加强实验室开放工作日益频繁,作为实验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因此,平时只要有教师带领,实验室随时开放;若无教师带领,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在下午第三节课以后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而实验教师会在旁做一些适当的指导;近几年来,我校还坚持在寒暑假开放实验室,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又增强了他们的实验兴趣,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对实验室的开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实验教师,不仅仅是开放实验室,还必须积极参与到各个实验活动中;不仅仅是指导,更重要是成为实验组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探究,要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推理、判断、动手等能力。例如往往学生申请的实验方案并不合理,这时,我不能简单地说不行,而是让学生分析方案的可行性,鼓励他们“试试看”,在动手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适时提一些建议和指导,这样的参与才能培养学生更大的兴趣。
三.如何科学地进行实验室综合管理?
实验室工作的加强更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实验教学和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更要有严谨的科学秩序做保证。
1.要认真进行各项台章登记制度。任何实验活动,都要有目的、有准备才行,教师带领学生进实验室一定要先有实验通知单,学生自己来活动,更要认真填写申请单,预约好时间。以往由于实验室的使用率的提高,有的教师通知时间太晚,尤其是学生实验,就会被动地延误教学进程。现在我们在墙上张贴实验计划和一周工作安排,以此为据,督促教师尽早填写通知单,使我能合理安排实验室的使用。同时我们强调,不管成功与否,实验要有认真记载,而且我们在原有的实验登记表上增加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项目,这样的记载经常促使我们相互探讨,不断改进实验。这种做法也增强了探究学习的氛围。还有帐物登记、借用登记、维修登记等台章登记制度也需不断完善和改进,才能做到管理实效。
2.实验室各项守则要行之有效。我们张贴了各项守则,同时还要不断提醒学生遵守这些制度。学生操作时,往往一位任课教师是难以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这时我就主动走进实验室,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靠近学生的时候不断提醒学生操作规范、药品按规定量使用、试剂瓶及时归位等,这样直接面队面的交流学生比较乐意接受,从而也能杜绝随心所欲,任意浪费的现象。既保障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也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科学的探究态度。
3.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和积极的环保意识。实验室使用频率的提高对实验室环境卫生的要求也更严格了。如试剂瓶排列整齐、试管洗净后倒插在试管架、废物要入废物缸、废液倒入指定地方、回收药品要认真回收等等,这些细枝末节的事看似简单,真要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教育,而且要探究好的教育方法。化学实验极易造成环境卫生的污染,但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对当前社会日益重视的环保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也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适时地启发和教育,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并使我们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实验室是化学课程开展的主阵地,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实验室的工作不能落后,只有自身不断学习和探究,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栏目列表
新课程标准带给化学实验室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8-10-2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