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数字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文章内容
如何提高学生自学化学能力
发布时间:2008-10-2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总要预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参阅课外辅导书及阅读新教材上的资料、选学内容,这些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因此,有较好的自学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对学好化学有很大的帮助。
   自学包含自学习惯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两者是个统一体,一般来讲,自学习惯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自学习惯是具体行为,自学能力则是良好习惯的综和表现。培养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没有自学习惯的培养,自学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是分两个层次来进行的。首先是培养学生养成一个好的自学习惯,其次是在此基础上作些提高。
   一、 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养成自学化学的习惯,基础就是得先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利用化学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多设巧问,多做有趣的实验,想方设法使这兴趣由“暂时性”变为“永久性”,激发学生自学化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学的方式应具有多变性的特点。保持教学形式的新异性,是激发自学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我在这方面作了些努力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高中新教材第一册的第一章中“氧化还原
   反应”的教学,我一改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采用了教师
   第一页
  
   引导,学生讲的分组讨论方式,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发散思维,提出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是多角度,只要合理、符合逻辑,那就是存在的,引导学生对课本的某些内容提出异议,如教材P7的表(一)“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表达式一栏,学生提出了表达式的不足一面:如置换反应A+BC=AC+B,也可能是A+BC=BA+C;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也可能是三种等。这部分内容是新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也就是初三升入高中的同学初步接触化学课的内容,改变了教学方式,使学生有种新鲜感,好奇感,也就会对高中化学课产生兴趣,此时,我趁热打铁,进一步不断加强兴趣教学,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讨论”,分组进行,并且抓住课本P21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同学组成小组,由于初次接触,所以指导他们方法,完成课题,写出报告。通过这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高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在学校同年级的班级中历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兴趣教学,变兴趣为志趣,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自学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就要靠教师的引导、培养,如多鼓励他预习新知识,自学新内容,同时设置些有趣生动的问题,去思考问题,发掘问题,最后教师帮助解决问题,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力。
   二、 提高自学能力
   第二页
  
   学生有了自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此时可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如因地制宜的渗透些学习方法。
   1.记忆方面,具体指导识记方法,掌握规律帮助记忆的科学记忆法,帮助他们总结了几种方法,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记为“一写二改三删四查”;盐类水解规律为“强强不水解,有弱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弱具体定,越弱越水解;电解池中电极名称以谐音法记,先记要点”正(极)—阳(极)—氧(化)”,记为“正痒痒”;利用化学知识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归纳出具有反向对称现象知识加以记忆,如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与金属离子的氧化性顺序相反(注意:Fe3+>Cu2+),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与其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相反。据此记惰性电极电解时的放电顺序:阳极S >I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对应氧化性 O2>Cl2>Br2>I2>S);阴极氧离子放电顺序为Ag+>Cu2+>H+>Mg2+(对应还原性Mg>H2>Cu>Ag)
   2.知觉方面,培养观察能力
   化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实物的静态观察和对实验过程、有关录像的动态观察来培养能力。通过综合法观察整体,分析法观察局部,特征对比、多维动态观察等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如可以让学生观察白磷、金刚石、甲烷的正四面体模型,归纳出它们的结构区别,对于平面书写的,学生就会自行判断出它们是一
   种结构,为同种物质;让学生观察氯化氢的喷泉实验,来设计一些其
   第三页
  
   它的喷泉实验。学生很积极地思考,寻找合适的物质来进行喷泉实验。这样,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学要求,对喷泉实验的原理印象更深了。
   3.思维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有关内容的教学中,我会采用由学生探索性的回答有关问题来归纳总结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如学习铁单质的性质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铁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对铁的化学性质学生有些基础,于是他们会逐一在头脑中搜索有关铁的性质,然后对学生提出的内容简单归纳,指出铁除了以上我们已知的性质外,还有其他的性质,这样以旧带新,将铁的化学性质边整理边学习,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自学铁的化学性质的任务。又如在甲烷的性质教学中,可提出问题:据你对甲烷的了解,你认为甲烷有哪些性质?学生思考、探索后教师再进行归纳小结。这样能充分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4.培养阅读能力
   新教材上有许多资料、选学内容需要学生自学完成的。自学课本、归纳知识重点、提出质疑是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将预习由口头作业改为书面作业,提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预习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说出通过阅读所捕获到的新知识;在
   现行使用的《中学化学实验册》上,每次实验报告后面,都有[思考质疑],可以鼓励学生在上面多提出,教师认真解答。事实表明,坚
   第四页
  
  
   持进行上述训练,对提高审题能力、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点拨学习方法,在学习环节上培养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发现,特别是高一的学生,听课任务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只注重一字不漏的记笔记,却没有做到听与想,结果课堂气氛不活跃,思维不活跃,于是我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循着线索听,抓住重点听,课堂上时刻用到 “注意”、“抬头”、“看黑板”等词,使学生大脑保持活跃状态,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以及课后如何整理笔记;在习题教学中,多注重解题方法的培养,学会通解通法,寻求巧解巧算,如守恒法、十字交叉法、极值法等。
   当然,自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在学习中,学生有了自学的欲望,有了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有了好的自学习惯,并使自学能力得以提高,就会体会到,学好化学并非难事。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有不少已升入大学的学生就有这些体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