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课程基地>>合作交流>>文章内容
协同发展 砥砺前行——记2016年人文类课程基地联盟牵头工作筹备会议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6-12-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团委

2016年12月5~6日,我校教师发展处陈东志主任和德育处方圆副主任二人前往江苏省宝应中学,参加了2016年人文类课程基地联盟牵头工作筹备会议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深化课程基地建设•促进育人模式转型”,由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组织,江苏省宝应中学和江阴市第一中学联合主办,江苏省宝应中学承办。为期两天的活动主要有:参观课程基地(影视鉴赏、艺术社团活动等)、参观校园并观看学生跑操、集中会议和分点观摩(人文综合类课程开课及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6号上午的集中会议上,与会人员重点审议了《人文类课程基地联盟章程》,并对联盟建设方案进行了初步论证。其中,盐城师院的史成明博士提出:“人文类课程”,首先要对“人文”进行准确的解读,建议可以结合国际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分类与界定以及我国提出的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进行科学界定,要使“人文类课程基地”与其他类课程基地进行有效的区分;省教科院基教处王彦明博士重点从:高中课程基地的指向性,即指向学科,关注课堂;课程建设明确出发点,即:我有什么?(各校的人文特色)我的重点是什么?(学科中的人文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为什么?(加强学校的品质建设,提升学校文化),我怎么做?(提高基地的运用,使教师教在基地,学生学在基地,从而使基地成为师生日常化的活动场所),如何评价?(完成和完善基地建设评价体系和机制),利用思维导图,把基地建设的各个问题,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形成体系。最后,省教科院倪娟副所长从:一、课程如何建设?围绕:课程建设要有清晰的目标意识、课程建设要聚焦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以点见面,深入研究,同时,注意科学基础与人文素养的有机融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和问题导向法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二、充分发挥好人文类学科联盟的作用;三、牵头学校组织引导好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倪娟研究员主持的“育人模式转型: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是全省前瞻性教学改革三个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的理念研究框架中提出的“转型框架:江苏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愿景描述 ”和“转型实践:课程基地转型育人模式的行动表达”,对我们人文类课程基地的各校提出了明确的价值引领,对我校下一步如何既全方位又有侧重地围绕 “制度激励、环境浸润、活动体验、学科融合、校本完善、校外延伸”双向六环互动的育德路径扎实推进我校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抱团取暖,协作发展,让我们共同砥砺前行!  (图文:方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