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课程基地>>学生成长>>文章内容
积极融入,安之若素——成就最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15-09-0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柏晓峰

 

 

 


积极融入,安之若素——成就最好的自己 (展板一)

刚刚经历环境变迁而进人高中生活的新同学,不仅面对着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更需要良好的心理适应。只有在新环境中清晰地认识自我,并对变化了的自我进行重新评价,才能悦纳自己,协调好人际关系,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顺利地开启高中生活,建立归属感。然而,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面临一些困惑:“找不到知心朋友”,“身边的同学都比我优秀”,“课堂上努力在听却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胆怯自卑,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会、班委竞聘中遇到挫折”,“不适应宿舍生活”,“心情沮丧不开心”等等很多问题。其实这些都是成长的阵痛,只要你勇敢地去面对,保持良好的心态,利用智慧找到解决办法,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一、平稳度过“心理断乳期”   

初中阶段,老师、父母与自己朝夕相处,耳边不时响着督促和提醒声,总是会感觉到“只要有他们在,总归不会出差错”。然而,进入高中后,即便父母、师长的叮咛依旧在耳边响起,但是相比初中陡然少了许多,很多事情是必须靠我们自己拿主意的,尤其是学习和与同伴交往,过于依赖父母和老师的同学会觉得有点儿不知所措,这通常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同学们应该知道,高中生已进入青年阶段,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心理和生活空间,要利用这个空间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时间,进而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二、重新定位,正确评价自我

破除优越感,以平常心面对新生活;破除自卑感,正确对待与同学的差距。

初入高中,我们会对自我进行评价,过高、过低的评价都可能导致心理失衡。自我评价过高,可能会失去初中时候的优越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减弱,一时难以适应。自我评价过低,会产生自卑心理,回避与他人的交往,不参与学校活动,孤独落寞。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高中群体的组成发生了质的改变。也就是说,明确自己位置的参照标准与初中相比已经不一样,在初中你可能一直处于“第一军团”,但在高中这个新群体中,“第一军团”可能不再是你的参照标准。必须根据自身能力重新定位自己。

第二,不要妄自菲薄,要纵向地去看待自己的发展,不要畏惧“对手”,强大的对手往往就是我们进步的催化剂。

第三,保持“永远自信,永不松懈”的感觉,不要过于留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美好”时光。

三、转变策略,树立新的学习观

新学期伊始,有些同学很快发现课堂上有时竟然听不太懂了,回答问题的把握性也在降低,课下作业完成得也不轻松。提醒同学们注意:高中的知识无论其广度或深度比初中增加了不少,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与初中有些不同,因此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调整,要注意预习、知识的扩充、规律的总结,要学会利用他人的智慧,多请教,多参与讨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从知识或者自信心的树立上,益莫大焉。

四、远离不正确的学习观

有些同学仍固守初中“死记硬背”的学习经验,不愿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固步自封。随着学习量与难度的增加,心理负担也会加重,顾此失彼,战战兢兢。我们要明确:那种记在书上,等到考试时背、记的想法,其实是不适应新学习的表现,也是一种懒惰。

五、谋划新的学习策略

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让知识成体系,有架构。我们不是复读机,也不是机械记忆的工具。

2.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参与意识会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激活脑神经,保持每个脑细胞都处于兴奋状态。

3. 课下要及时自测、总结。只有及时复习,才能检查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没有漏洞。学习不要只凭感觉,不懂就问,在学习上永远不做“哑巴”。

 


讲信修睦,披心相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展板二)

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对于高中生而言,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就是感情色彩较浓,易于情绪化,尤其高一学生又是刚刚进入新的人际交往圈子,过于情绪化的交往方式很容易遭受人际交往挫折,加重新环境适应的压力。为了更好地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群体,我们可以尝试培养七种能力:

1. 热情交往的能力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他人投之以桃,他人才会报之以李。所以,热情是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2. 理解尊重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这些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之道,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3. 以诚相待的能力

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于交到朋友的。

4. 宽容谅解的能力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心胸宽阔一些,相互谅解,相互包容。

5. 换位思考的能力

根据生活经验,当自己犯错误时我们常常会找借口帮自己开脱,而当别人犯错误时却不容易给予理解,这是人的弱点。因此,在与同学相处时,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

 6. 消除依赖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过度依赖他人是一种自私而不成熟的人际交往表现,总是希望别人像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缺乏独立意识。过强的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用餐,向自己通报行动计划,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的交往。这其实是一种性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

7. 友好竞争的能力

要理解同学间竞争的健康内涵——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达到“双赢”,要重视竞争的过程,在竞争过程中挖掘潜能,充满智慧,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正确理解竞争会使我们具备良好的心态,产生动力,而不会为竞争所累。

 

心理教师:孙红欢,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网站:田家炳高级中学校园网“心灵驿站”栏目。

信件咨询:春雨信箱,周一至周五8:00取信,来信请注明您的联系方式。

现场咨询: 综合楼3楼——春雨工作室

邮件咨询: 1956017095@{域名已经过期}

QQ咨询: 1956017095

热线咨询: 85850698

春雨工作室一角: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