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原创]《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2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课题研究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吴晓丽   2016.11.20

教学思路

对亡者的悼念总会引发人们的悲恻之感,这篇作品也不例外。细细读来,在作品用真实的细节、朴实的语言所叙述的旧事中,流露的是一种真情。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作者那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式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式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许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引导学生在真情体验中去理解作者、理解作品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注重以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教学本文的主要方法。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深的悼念之情

2、鉴赏刻画生活细节的方法,并能借鉴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教学难点

“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和自责与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缜的诗句耳熟能详,曾经到过沧海,见过无比深广之水的人,别处的水就相形见绌了,除了巫山云雾之外,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了,经历过那么多事,如今回首,只有和你那段日子才是最值得怀念的,这是元缜写给他亡妻的,以沧海之水,巫山之云比喻爱妻,表达对妻子的执着和专一。

孙犁在妻子去世半年后也写过一首悼念亡妻的诗——《题亡人遗照》(即《悼内子》):一落黄泉两渺茫,魂魄当念旧家乡。三沽烟水笼残梦,廿年嚣尘压素妆。秀质曾同兰菊茂,慧心常映星月光。老屋榆柳今尚在,摇曳秋风遗念长。中对妻子充满了赞美的怀念——“秀质曾同兰菊茂,慧心常映星月光,赞美妻子兰心慧质;老屋榆柳今尚在,摇曳秋风遗念长睹物思人,然而物是人非,寄托了作者飞鸿失伴后的不尽哀思。

孙犁对妻子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犁晚年在妻子过世7年以后写的一篇悼念亡妻的散文《亡人逸事

二、作者简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孙犁: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荷花淀派开创者,散文和小说都体现了清新和诗情画意的特点,他的许多小说都是可以当作散文来读的。

三、总体把握

1、下面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文章已经分好了四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起一个标题。

 缘定,天作之合,写事巧

 初识,看戏相亲,写其贞

 持家,勤劳持家,写其能

 临别总其一生,写自己不尽的思念之情。

2、孙犁的散文前期清丽柔美,后期深沉苍劲,本文写于晚年,典型的后期作品,把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文字中,《亡人逸事》,是在妻子去世七年后写的,所以是痛定思痛的作品。痛定思痛,将生离死别之痛作了一种客观的观照之后写入文章。虽然,作者选择了一些不太使人伤感的断片,但那哀念之情却深深地渗透在字里行间。

3、那么你觉得文中作者对妻子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复杂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

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有细节描写,请你选一个地方,说说你从这个细节描写的文字背后读出了什么?细节分析过程(前后讨论)

例: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

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孙犁《亡人逸事》

在动荡流浪的生活中,孙犁买了两丈花布,寄往了妻子娘家。孙犁说,这是为叫她做衣服方便。要论方便,直接寄往自己家里,不是比寄往她娘家更方便么?如此多费一道周折,实则出于孙犁甚为周全的考虑。

看一看以前北方家庭的情况,可知孙犁对于妻子的体贴。当时北方家庭,尊卑长幼有序,礼教观念很重,女人落户到男方家里,以侍奉公婆,抚养儿女为第一天职,女人自己受点屈,吃点苦,似也天经地义。孙犁的妻子为了生活,不断学习劳动,两个大拇指因为时常推织机的机杼,已经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她要给自己织布做衣服,并非难事。可是,孙犁寄回的布匹,跟她自织的布匹,意义是不一样的。孙犁把布寄她娘家,是因为她在娘家做衣服,心态甚为放松。倘她在婆家裁剪做衣,那么,公婆的心中,定有一些不快:第一,儿子出门在外,理应多惦念长辈,倘与媳妇儿女情长,纠缠不休,岂不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叫大人伤心吗?第二,儿媳收到丈夫寄来的花布,理当率先考虑公公婆婆或孩子们,忙着给他们量体裁衣才对,若她自己美滋滋先来享用,怎能得到良好的口碑?

公婆与儿媳的关系,向来微妙而难于把握,不能不保持一点进退有据的分寸感。做儿子的,为了维持两方平衡,也只能设身处地,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多加考虑,以避免矛盾。夫妻恩爱,外在的热烈表达远不及对于对方的体谅与关切更为重要。我读孙犁此篇散文,每到此处,总有一种无言的微微难受。夫妻之道,即使随便,也该讲究一些世故人情。

两丈花布虽小,但夫妻情意的温馨,叫人不由漾起水样的感动。

孙犁认为,散文是一种老年人的文体,适于抒写自己一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积淀。没有浓烈的色彩,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词,朴实中隐含着炽烈,平淡中流露出深情。

人到老年的时候,历尽红尘,终于能够了悟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所在,然而感情却在岁月的积淀后更为深沉而浓郁。作者对妻子的愧疚、无限伤感之意,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那个年代的夫妻感情更多的是一种亲情,而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是由岁月和时间积淀下来的人间真情,醇厚而绵长。

4散文的细节描写。越是细微的事物,越具渗透力,生活中能带给人心灵慰藉的琐事和瞬间是很多的:夜里突然醒来,发现妈妈正轻手轻脚地给自己盖被子,商店里先我一步出去的人依然手拉着门直到我走出去才轻轻放手等等,有一些细微的关怀,同样有着无比尖锐的渗透力,让坚硬冰冷的心,瞬间暖透。如果你觉得不快乐,那只是因为你不会于细微处寻找人间的真情,如果你会,即使有压力有困惑痛苦,依然会快乐如花。

5、课外拓展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大家看看这首作品哪些诗句是对诗人妻子的描写?这些描写又写了怎样的妻子形象?

——《江城子》里“小轩窗,正梳妆”是写妻子的。苏轼的《江城子》和我们的课文一样,也是一首悼念亡妻的作品。“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正是因“不思量,自难忘歼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想念而产生的想象。夫妻相逢在梦中,现实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都没有了,痛彻肺腑地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悼念。

课堂小结

一篇《亡人逸事》短短两千多字,没有肝肠寸断的感情喷涌,没有如泣如诉的哀婉,但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分明可以感到欲哭无泪的沉甸甸的悲哀。

五、引申到写作

没有细节的文章是没有味道的,我们同学写人写事总是很笼统宽泛,比如写天气冷,写好冷很冷,到底怎么冷法呢?风吹在脸上象针扎,冻红的双手不听使唤,双脚无知觉的走着,这让我们想器冬天的感觉,自然能体会了,要让你的文章告诉读者是怎么一回事。

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对其进行介绍。文章要力求写出对读者的感染力。

 

 

 

 

 

《亡人逸事》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的审美体验,中国的文学诗文是相通的。比较性的阅读,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容易从对比中发现文章的优劣。我们的学生,即幼稚又成熟,有的道理深入浅出说说,他们都是能理解和懂得的。让语文课堂变成一种文化的感知、情感的体悟,在单纯的讲授课文时,如果丰富我们的知识层面,效果会较好。

一、增强目标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文作者所选材料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但几十年的夫妻生活,锅碗瓢勺交响,琐事多多,作者慧眼独到,捕捉最能表现亡妻勤劳、淳朴,达到美的极致。据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制订为1.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自主、个性化阅读鉴赏,初步实现多元解读、创新阅读。依据文本内容,我认为细节描写是重点但不是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观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二、适时调整,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上课之前,我对《亡人逸事》的课件进行多次调整,修改。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学思路、教学程序等等甚至过渡语都作了精心的考虑。可是,实际操作中,我却为课件所牵制了。在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四个部分的内容时,我把我的答案打在幻灯片上,其实之前我也犹豫过,这个答案到底应不应该打上去,后来考虑到这个问题并不难,还是打了上去。在另外一个班上的时候,学生答案虽有出入,但我很容易的把它引导过来了。但上公开课的时候,我却连叫三个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想想确实是由于心里一时焦急所致。预设味过重,没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由此我懂得在课堂中除了关注课前备课所制定学习目标外,还应特别注意预设之外的一些课堂表现。语文学科本来就具有主观性、人文性,所以,语文答案也不应该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千万不要强迫学生答案一定要达到教师所规定的标准答案,那样学生会成为教师的复制品。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多维理解,进行双向的对话,认同并赏识学生的理解和答案,同时学生也认同和赏识自己的老师。 

三、适当的创设情境,引着学生走入课堂。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对此,我颇下了一番工夫。导入部分,我以孙犁夫妇的一张合影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分析结束之后,再次打出这张照片,以充满感情的语言总结了他们的婚姻生活。并用合适的配乐创造情境,给学生氛围让他融入其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在想来,这是实现学生多元解读、创新阅读的好时机,也是检验我所制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否实现的时机。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他们的感受和思考。但是我却就到此为止,满足于预设的高潮,转入了下一个环节。创设了情境,却没能利用好。

爱情、亲情、友情……永远是人类共同的话题,即使穿越时空,它们也有巨大的感染力,其实写人记事的文章的创作不就是在感悟它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多动脑筋,充实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收到一点实效。也让学生明白一点道理,慢慢成长,学会做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