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
发布时间:2017-11-1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课题研究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

汤永慧

2016.6.07

 

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感悟刑台上下人物的美丑。

          2、探讨人性丑陋的深层原因,体会结尾处作者的用意。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感悟刑台上下各个人物的美与丑;探讨人性丑陋的深层原因。

教学难点:对伽西莫多眼泪的解读;理解结尾处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预习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常说:世界是一个大舞台。作为表演者,我们在台上演绎着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剧。而同时,世界又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看台,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看到台上台下的万千众生相。

今天,这则故事(“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故事)就发生在一个看台之上。这个看台在文中具体指的是?(格雷沃广场的刑台)。

那么,在这个刑台上下,还有那些故事在发生呢?

 

二、初读,整体感知

让我们先来读页下注①,了解一下雨果和他们《巴黎圣母院》,以及本文故事的一个前情提要。(要求:响亮、干脆。)

之前,已作了预习,我们发现,本文的情节脉络还是非常清晰的,我们就以伽西莫多受鞭刑为中心,分为:

鞭刑前                                    出场前

受鞭刑      (具体细化一下)     鞭刑前

鞭刑后                                    出场后

 

受私刑(小插曲:神甫的出现)

鞭刑后   求水喝

                                          得送水

相信大部分同学应该是很容易理清的。

接下来,也很容易,快速地浏览课文,准确地告诉我:

刑台上下,分别有哪些人?(主要人物,描写笔墨较多的)

台上: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施行人

台下:群众、(克洛德)群众中身份较特殊的一位

 

三、研读,感悟美丑

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说了,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看到台上台下的众生相。我在旁观的时候,发现很有意思的几处地方:群众很喜欢笑,爱斯梅拉达有微笑,伽西莫多也有微笑;同时,伽西莫多还有眼泪。

接下来,把时间交给你们,选择“笑与泪”的任意一个场景,谈谈你的感想。

(先自己在书上评点,再小组交流)

 

1、群众的笑

品评重点:嘲笑、哄笑;六处。

为什么而笑?

文中:丑陋(丑到什么地步?聋子、独眼、驼背……)、发抖时的蠢笨表情、悲惨的呼唤

反映出什么?

无聊、冷漠、残忍、幸灾乐祸……

由笑还延伸出了其他的一些行为:骂、扔(海绵→ 石子→ 破瓦罐→ 瓦片)

进一步反映出残忍、恶毒

这些群众对伽西莫多又是嘲笑,又是咒骂,又是扔东西,简直可以说是恨透了他。那么,究竟恨他什么呢?文中有没有提到?(段2829

品评:“借”,“以后一种人的憎恨最为厉害”。

明确:恨他奸诈的人知道事情真相,因为他劫走爱斯梅拉达。恨他丑陋的人有的不明真相,只因为他丑;有的可能也知道真相,但比起奸诈,丑陋更让人憎恨。

借种种理由厌恨他,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这么理解,恨他奸诈的这些人,也只不过是找不到什么理由而假借奸诈为名来恨他,并不真觉得奸诈可恨。

反映出什么?

以貌定人,完全无视内心世界。无知、荒唐

 

2、爱斯梅拉达的笑

品评重点:微笑

这是送水情形的一个点,把送水情形连起来读一读。(段586163

反映出什么?

善良、宽容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3、伽西莫多的笑

品评重点:微笑

相关情节:克洛德经过刑台

对比:两处微笑的变化

反映出什么?

克洛德:自私、无情

 

4、伽西莫多的眼泪

品评重点:

眼泪中蕴含的情感?(感动、感激、后悔)

“第一次”流泪意味着什么?

人性的觉醒

(较难。引导:人生中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上学……这些第一次记录的是人的成长。第一次,也意味着,以前没有过。感动、感激、后悔,属于人的复杂情感,在这之前,伽西莫多算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明确:样貌(怪物,似人非人);举止(挣扎、咆哮,作困兽斗,动物性;对世界的反应纯粹是生理的反应,挣扎、狂怒是因为被鞭打、扔石子,求水喝是因为生存需要);内心活动(段59:模糊地意识到……,段19: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段1011: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说明他不会观察,不会思考,缺乏人的思维能力。小结:混沌蒙昧,动物性多于人性。)

 

其他:

施行人:凶恶、残暴(段22,体会“沉醉”)

 

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由格雷沃广场的刑台所看到的众生相。翻到目录,这个刑台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美与丑的看台

实际上,在刚才的品读过程当中,已不知不觉地把美丑感受出来了。做个小结:

爱斯梅拉达: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互相映衬;

伽西莫多:外貌奇丑无比,内心却温柔善良(小说后面体现得更明显);

克洛德:身份地位崇高,灵魂却卑鄙丑陋。

我们发现,美与丑是纵横交错地呈现在人物身上的,正如雨果自己所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

 

四、主旨探究

然而,作为恶的代表,克洛德、其他群众,固然可恨,但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

设想:你不是现在的你,而是变成了群众中的一分子,在文中的环境背景下,你又能怎么做呢?最终,很有可能是和那些群众同流合污了。

所以,归根到底,群众、克洛德,他们人性丑陋的根源是什么?

社会、时代背景(具体:中世纪封建制度的黑暗)

文中也有暗示(段959):残暴、不公。

所以,这个看台又是一个时代、社会的看台

 

克洛德、群众也是可怜之人,不幸之人,是社会的牺牲品。他们人性中可能也是有善的,比如克洛德,肯收养伽西莫多,不是没有同情心的,但被黑暗的社会吞没了。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是再正常不过的情感需要,但他是一个神职人员,封建神权宣扬的是禁欲主义,一方面是禁欲,一方面是爱,在矛盾、痛苦中,他的心被扭曲了。

所以,再去理解美丑,还要关注某一个人身上,内在的美与丑也有可能是共存的。

人有两只耳朵一只耳朵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耳朵听到魔鬼的声音。——雨果

刚才提到:“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后面还有两句:“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最后,这个看台上的故事完美落幕,群众被感动了,一个个拍手叫好。

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用意?

美与丑是可以转化的。寄寓了雨果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批判对人性向善、向美的期盼、信念

 

五、作业

1、文中有很多不同角度的对比,课后整理。

2、阅读《巴黎圣母院》。

 

六、板书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雨果

 

         出场前       爱斯梅拉达              伽西莫多               施行人

鞭刑前                善良、宽容    动物性多于人性人性觉醒      凶恶、残暴

         出场后                       

    格雷沃广场的刑台

                           

受鞭刑                                     美与丑的看台 

                                            

时代、社会的看台

受私刑                       

鞭刑后  求水喝                   群众                         克洛德

得送水        无聊、残忍、幸灾乐祸、无知、荒唐      自私、无情

 
 

 

 

                                               

                                                不幸

                   (社会牺牲品)

 
 

 

 

 

                   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批判

                   对人性向善向美的期盼、信念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创设了笑与泪的情境对比,学生对三种笑与伽西莫多的一次流泪的品读很感兴趣,交流积极,在不知不觉的品味笑与哭的过程中,进一步体悟了美与丑的复杂关系,了解了雨果的文学美丑观。

2、教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还是需要多学习引导的技巧,创设一些形象化、生活化的情境,化复杂为简单,让学生能更好地品味文本内容。如,在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次流泪”内涵的时候就创设了生活情境,学生更易理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