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教作文
发布时间:2017-05-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课题研究

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教作文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高中写作教学课堂指导的有效性

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胡叶

             此文发表于《作文成功之路》

【摘要】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针对目前写作教学的“无序可循”和“无枝可依”的现状,提出以生为本的写作教学理念,只有以生为本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在分层基础上指导学生自我修正升格,指导学生建立读者意识和学会生活观察,才能使学生写作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

问题   序列化  分层指导  读者意识  生活观察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存在两个问题:

一、无序可循。写作是一种情感活动,也是一种技巧领悟,两者缺一不可,目前各版教材却只从情感的角度来编排作文教学的内容,这就导致很多一线老师的作文教学呈现完全无序化的状态。很多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都是临时心生一计的“急就章”,甚至为了应付平时的考试,高一年级就瞄准高考作文,学生忙着背范文,老师忙着传授应试技巧,忙到最后,学生到高三还是不会写作文,还是最怕写作文,很多高三学生依然连最基本的文体都分不清。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它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所以,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前后关系很重要。它不仅包括人们接触到的眼前的材料还包括人脑中原有知识之间、原有知识和当前认知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目标序列,是作文教学现实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实现作文教学提高的关键。

二、无枝可依。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靠几堂写作课就能解决的,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不断练习表达,需要有好的文本作示范。总之,需要一些持续有效的做法来支撑,这样的做法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欧阳修就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可见,勤读书和多练习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不加思考的死读和无序的乱写不见得能产生我们急需的效益,这就要讲究读和写的方法,形成读的习惯和写的办法,这样“读” 和“写”的意义和作用才会显现。

认知理论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接受到的制激物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来自环境和来自知觉者自身的信息,所以,针对以上两个问题,笔者以为,遵从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课堂指导的有效性,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一直在倡导的生本课堂,但是写作教学的生本课堂实践却一直相对滞后,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1、 以学生文本确立教学内容和难度。

目前作文教学课堂教学存在两个问题:1、无目标。经常性的出现的情况是作前无指导,

作后乱指导,一节作后讲评课,教师指导的内容常常涉及多个方面,“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语言优美……”,把作文评分标准作为经典台词进行指导,只会让学生无所适从,难有提高,高一是这样,高三还是这样,实际上没有一项能够落到实处;2、无差别。一节作文指导课,教师把写作技巧一股脑儿抛出来,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这不是以生为本的作文指导,而是作文知识讲座,优等生是这样,学困生也是这样,这样的教学有几个学生能够有收获,又能有多少收获?

所以,一节写作课教什么?教多少?这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师确定教

学内容必须有序列,有角度,有提升。譬如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例,可以把高中记叙文相关的知识点分割为五个点:(1)、材料与中心。能根据写作目的、读者对象和自我表达的需要,通过观察、阅读、调查、访谈等方法选择、积累写作材料,围绕中心选择最合宜的材料。(2).结构与思路。能根据主题、人物的表达需要,艺术地处理材料、事件的详略、顺序与节奏。 3).语言与情感。有目的地在平时阅读、生活中积累有特色的语言并加以运用,借助语言、人物形象刻画艺术地表达真实的感情。(4).人物与场景。能根据中心表达需要,恰当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注意人物的视角和腔调,恰当运用场景、风景描写烘托人物。(5).波澜与冲突。根据中心表达、人物形象塑造需要,合理设计小小说、短剧情节的波澜与冲突。这样根据拟定的写作序列有目的地开展写作教学,每次写作指导课能够围绕一个点展开,这样学生能领悟的东西可能会更多。每一个点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

2、 以生为本实现共同提高。

作文课经常看到的情况是教师朗读学生的优秀习作,以为这样就能让全班同学明白什么

是好作文,好作文就应该这样写?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只能让一小部分同学有领悟。现在很多

教师热衷于“升格”训练,这类方法的问题在于教师选出的升格例文肯定不能代表全部学生的水平,对于优秀学生或许不屑一顾,对于学困生或许高不可攀,所以要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提高的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师的作文指导只有兼顾学生个体和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给出最合理的指导建议,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每一课的教学重点给出分层指导建议,譬如下面的表格是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指导建议,这是针对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这一写作指导课的分层指导建议:

发展性层级表

等级

等级标准

A

①细节典型,能鲜明表现性格特点②细节真实,符合生活逻辑③细节描写有表现力。

B

具有以下情况之一:①细节不典型,不能有力表现性格特点②细节不真实③有典型细节,但缺少对细节的描摹。

C

缺少与人物相关的细节描写。

   学生以层级表为依托,就可以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作文处于什么层次?优秀的标准是什么?该如何提升?如果教师能够给每一层次的标准配备相应的范例,学生的自我修改会更有目标,提高的可能性会更大。

3、 以生为本总结写作规律。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师和学生都能很轻易地获得所谓的写作技巧大全,如怎么开头,

怎么结尾,怎么结构,怎么描写等,这些作文套路是否能给学生带来实质的提高值得怀疑。我们要以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这篇作文我为谁写?写给谁看?也就是说要建立读者意识,这才是基于写作成长规律的公理,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兵法”之类的花拳绣腿。写记叙文,你就能让读者清楚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了解你想要介绍的这个人的行为和思想特征,写游记散文,那你就要让读者感受到你看到的景物的美好;写议论文,那你就要想办法让读者明白你的观点并接受你的观点。

    只有建立读者意识,学生才会去思考:我说话的目的是什么,我所说的话是否是我最应该说的?我所说的是否让读者明白了我要表达的意思?有了这样的意识,学生自然就会去思考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而不是片面灌输写作技巧。

4、 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观察。

曹文轩教授说:“没有被审视的世界时没有意义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学生最大的

问题是没有观察意识,中学生作文之所以出现大面积的假大空的情况,除了应试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学生自我体验的缺乏,所以只能凭空捏造或者言不由衷。笔者进行了这样一番尝试,假如自己的爸爸丢了,请根据范文写一则“寻人启事”,结果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爸爸的年龄,更不知道爸爸身体特征,更甚至连爸爸今天穿的衣服都不知道的,这就是学生没有观察意识的表现,只有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观察才能够写出情感体验丰富的文章。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经常布置观察作业,譬如观察自己的同桌,两周之后再写作文《我的同桌》。这都是有效地写作指导,只有要求学生观察生活,捕捉出动情感的瞬间,才会有真实、真切的文章出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