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基本情况及既有文化积淀
我校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前身是创建于1925年的“芳晖女中”,解放后更名为“常州女子中学”,1968年更名为“常州市第六中学”,1996年更名为“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目前学校有初、高中两个校区。高中校区54亩,校舍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教职工160余人,其中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和省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市学科带头人10人,市骨干教师12人,硕士研究生(含在读)20人,中、高级教师86人,全国劳模及省市先进42人,在职中共党员62人。学生近2000人,36个教学班。
82年的办学实践,积淀了田中“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了“立志、笃诚、勤奋、有恒”的校风、“严谨、创新、爱生、善导”的教风和“勤学、质疑、求精、争先”的学风,形成了“诚恒”的校训。在第一轮三年主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传承提炼田中优秀的办学经验,确立了“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内涵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思路,充实了发展内涵,使学校的办学品位不断升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赢得了发展先机。2005年跃上江苏省四星高中的发展高位,显示出“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强盛发展”的示范效应,为常州及全国各地同类学校在改革中求发展提供了经验。
二、学校主动发展已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的优势
1.坚强有力、开拓进取的领导核心。田中有一个“团结、廉洁、开拓”的优秀班子,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清晰的办学思路,得到上级领导、广大师生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高效的执政力。在领导班子带领下田中教师团队目标明、士气高、干劲足、敢吃苦、勇创新。
2.“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田中82年的办学积淀,培育了田中人“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的精神,忠诚教育、淳朴厚道、斗志顽强、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已成为田中人的生活方式。
3.严谨细实、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宽慰、激励、严要求”——田中师生管理模式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综合发展,正确处理了管理中的“刚性”与“柔性”的关系,初步探索了使制度化与人文化在管理中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4.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德育教育。“制度规范——环境浸润——活动体验——学科融化——校本完善”——已初步成为田中德育创新模式,这种教育过程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种以“感动”、“难忘”为特征的育人模式,大大地增强了田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增强了学生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促进自身发展的意识。
5.兼收并蓄、厚积薄发的教师队伍。初步探索了“书海探航——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课题提升”教师发展之路,营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加速了教师的成长。以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为龙头的优秀教师群体已基本形成,青年教师发展态势良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
6.激发潜能、超常发展的教育品牌。多年来田中始终围绕素质教育,把育人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连续四年一次合格率100%的全市最优异成绩,高考本科升学率连年攀升稳定在90%以上,学生在田中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并能超常发展,连续不断创造“低进高出”的业绩,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7.优势突出、积淀深厚的科技教育特色。田中科技教育以探索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为背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田中有天象馆、芳晖园、机器人俱乐部等科技教育场所,有省内一流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多年来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取得了辉煌成绩。目前是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
(二)面临的挑战
1.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与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仍有差距。
2.现代学校制度构建还需加强,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还需提高,师生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
3.校本教研的主动意识、能力、水平还不高,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强。
4.校本课程体系还不完善,学生社团特别是有影响、有特色的社团还未形成,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5.校园面积不大,特别是校舍相对局促,尤其是艺术教育设施不足和学生食堂的简陋狭小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主动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为宗旨,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秉持“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核心,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德育创新,提升队伍水平,提高管理能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三年发展目标——力争实现“五个提高”
1.提高管理绩效
进一步创建现代学校制度;健全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加强干部队伍的理论培训和岗位锻炼,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总结田中精微管理经验;探索制度管理步入文化管理的途径。
2.提高教师发展能力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高尚师德建设;创建教师校内外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扩大优秀教师群体;逐步解决中老年教师的职业枯竭问题;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全力推进“二大工程”建设;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3.提高课程的实施、管理和开发能力
进一步研究并制定新的课程实施方案;提高各教研组实施课程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课型研究;以江苏省“十一五”独立立项课题《高中新课程中提高探索性教学适切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完善田中校本课程体系;研究08新高考方案,持续稳定提高高考业绩。
4.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继续做好央所课题《利用传统道德资源,增强高中德育有效性的行动研究》的结题工作;推行青年教师常规管理轮岗制锻炼;有效开展班主任队伍培训;完善班主任绩效评估体系;实施并修订《田家炳之路》校本德育课程;做强做大“三个特色社团”,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5.提高办学条件
完成食堂改造工程;完成艺术教育中心大楼建设工程;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青年教师集体宿舍条件。
四、策略与举措:
(一)以师生发展为本,实施精微化管理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
学校管理中中层以上干部的管理能力是关键,在开放型社会、信息化社会时代,不学习就意味着陈旧和落后,我校的干部队伍学习培训具体措施是:
在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队伍中选择部分干部到市内外著名学校挂职学习、锻炼和交流。
三年中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到清华大学进行一次集体培训(预定在09年暑期进行)。
邀请学校管理专家来校讲课。
2.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和完善学校制度
完善现代学校制度。08年中将对学校章程、所有制度、各类机制再一次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并装订成册。
完善教师年度考核细则。为了克服获得高级教师和获得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职业枯竭问题,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持续稳步发展,学校将制定一年一度的教师学年度考核细则和奖励办法,本办法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将从07—08学年度开始执行。
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强校园网建设,特别在学校资源库建设和使用上加以研究。构建网上教师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加强对网络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把网络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总结提炼我校精微化管理的经验,并全面推广。
探索学校管理从制度管理步入文化管理的途径。
(二)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提高课程的实施、管理和开发能力
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总结三年各学科实施课改的经验与教训,重新修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各教研组进一步研究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合理、科学地形成各教研组高中三年模块教学体系;各教研组在高中三年第一轮模块教学的基础上,第二轮模块教学要建立适合田中学生的教学资源库;完善田中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服务与保障。
2.提高校本教研的能力与水平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课型研究为抓手,促进校本教研氛围的形成,各教研组在研究的基础上要总结各种课型的教学基本模式,并编写成册、推广应用。
以江苏省“十一五”独立立项课题《高中新课程中提高探索性教学适切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为载体,逐步提高教师教科研的能力与水平,形成一批科研成果。
以08高考为契机,加强研究并形成适合田中学生的高三毕业班管理模式和复习策略,稳步提高高考质量,为常州市民提供优质的高中教育,为常州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与大众人才。
3.办好田中教科研杂志
办刊宗旨:立足田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及校本教研的实际,着重在教学研究、德育创新和教育管理三大块上做好文章,致力于引导教师问题意识、研究意识的形成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带动整体研究氛围和文化氛围的形成。
办刊特色:努力办成一本主要面向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综合性刊物。每学年发行四期,力争保持四性:新闻性、学术性、专题性、实用性。
将组成杂志编辑委员会具体负责编辑工作。
(三)进一步推进德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1.充分挖掘德育资源,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利用《田家炳之路》德育校本教材上好班会课,并利用班会课进一步挖掘田家炳先生成人成才资源,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修订《田家炳之路》,做好第三次出版发行工作。
充分发挥《田中校园道德“三字经”》和优秀校友事迹的德育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完成央所课题《利用传统道德资源,增强高中德育有效性的行动研究》的结题工作,力争再出一批成果促进学校德育改革与创新,力争课题在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
完善“五星级学生”评比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养成,逐步形成“自强不息”的价值取向。
2.搭建学生个性成长的平台——强化“三个社团”建设
做强“田园文学社”。办好《田园报》,培养一批小记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交流提供平台。
打造“田中科技俱乐部”社团品牌。利用社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做强机器人项目,力争三年中打出国门,为常州争光,为学校争光。
创建“艺术体育社团”。艺术重点办好“水彩社团”和“心语剧社”二个社团。体育准备组建常州市田中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使之逐步成为常州田中的优秀项目和传统项目。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德育的有效性提供支撑
推行新教师常规管理轮岗制锻炼,为他们将来做班主任提供实地培训。
每学期召开一次班级文化建设论坛,每学年召开一次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每学期评选一次校级优秀班主任,每学年组织班主任集中培训一次。
完善《班主任绩效评估》体系。学校将在一年之后对其进行总结、提炼,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四)打造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1.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以责任、爱心作为师德建设的抓手,传承田中“三个不让”、“四个不计”的文化传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更要关注品学潜能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学生,做到“六心”:爱心、诚心、关心、交心、细心、耐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搭建校级五类教师平台,为教师展示自我提供舞台。
鼓励教师建功立业,完善各类奖励和激励机制。
确立重点培养对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以此帮助、指导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形成。
2.营造浓郁的校本研究氛围,以省级重点课题《高中新课程中提高探索性教学适切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为依托,立足教研,扎实科研,形成符合田中实际具有田中特色的各个学科各类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
3.制定落实《田中学术性津贴实施方案》和《田中青年教师考核奖励方案》,促进多层次教师持续发展,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提供保障。
4.狠抓“二大工程”建设,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继续采取“树样子,搭台子,压担子”的培养举措。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力争在三年中培养田中自己的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或省特级教师。加强“青蓝工程”建设,使我校的青年教师在常州同类学校中成长最快。
(五)加强学校基本建设
尽快做好食堂改建工程和艺术教学大楼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努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青年教师集体宿舍住宿条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与支持,使工程早日落实上马。
五、机制与保障
(一)校内保障到位
1.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人力资源的管理最关键的三个因素是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构建学校的文化和健全的考核考评机制。
第一、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有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决定。因此,在干部队伍管理能力提高上我校主要抓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岗位锻炼、工作作风建设、岗位立功建设和干部的情商提高上。
第二、注重学校的文化建设。三年中我校主要在教师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和管理文化建设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力争积累一定的经验,为田中全面的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第三、完善考核机制,提高考核能力
制订了《田中学术性津贴实施方案》和《田中青年教师考核奖励方案》方案,关键在于考核的能力和考核的效果。首先,我们将组建学术评审委员会;其次,对学术评审委员会成员进行全面培训;第三,要求学术评审委员会成员制定考核内容的每一项细则,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宣讲;第四,每年暑期组织学术评审委员会成员进行现场评审。
2.完善田中三年规划自我评估系统,学会自我诊断
有学校党委负责组建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自评工作小组,其成员将有干部、资深教师、骨干教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民主党派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
自评工作小组的职责:第一,自评工作小组负责人对小组成员进行全面培训,使每个成员熟悉业务;第二,自评工作小组每年对学校的发展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并完成书面评估报告并向全校教职工进行报告;第三,对学校的主动发展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规划的顺利有效的实施。
3.改革部门职能,使之实现高效管理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学校的管理关键在于干部。管理到位,运行畅通,才会增强绩效。田中改革职能部门并设立教师发展处、课程发展处、学生发展处、后勤服务处就是为了让所有管理者明确自身工作和部门工作职责,更有效地促进规划的实施、规划目标的达成,规划中每一个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相关职能部门来完成。
(二)寻求上级支持
1.经费上的支持。学校当前经费非常困难,欠债700万元,由于每年收费政策紧缩,总校加上初中分校教职员工230余人,学校的几项收入只能保吃饭。田中目前办学功能还不健全,还需要建设艺术教育中心和改造学生食堂。所以,学校发展需要教育行政在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
2.政策上的支持。我校将在本轮规划实施中构建田中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力争使乒乓球成为田中的体育传统项目和体育特色项目,因此,希望教育行政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
2008、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