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下午,常州民俗专家季全保先生来到田家炳高级中学,为高二师生作了常州地方文化讲座。季先生地道的常州方言以及深厚的民俗知识让全体与会者听得兴趣盎然,不时激起听众热烈的掌声。整整两个小时的讲座,犹如一顿民俗文化的饕餮大餐,让高二师生回味无穷。
“语言是地方文化的名片,”季先生说:“今天请允许我用常州方言为同学讲述老常州的地方文化”。一番质朴真挚的语言赢得了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讲座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季全保先生从常州的古地图说起——位于红梅公园的常州古地图正是季全保先生绘制的。常州古时有十七个城门,绕常州以正常步伐走一圈需二万多步。内子城、外子城、罗城、新城,环环相套,层层相叠,固若金汤。有文字记载,公元前547年,正是两千五百年以前的东周列国时,常州为邑,又名延陵。自此以来,有过毗陵、晋陵等名字。“陵”字取自常州几面环山,南面茶山,北面青山等。隋文帝589年称为常州。而常州被称龙城,季全保先生说这有三点原因,其一,常州的古城形制近似一只卧波的神龟,头西尾东,龟为龙之子,并且内子城为它的头脑,外子城为它的心脏,新城为它的胸脯,罗城为它的身躯;其二,六龙城的来历与龙子龙孙及梁武帝萧衍皇帝有关,有古话说“自古兰陵号龙城”也是其中原因;其三,有一个六龙争斗山的神话故事。季先生说起常州的郡城楼廓——文在门,文笔塔,文亨桥,天宁寺,红梅阁等如数家珍。一些历史图片展示出这些亭台楼阁的轮廓细腻大气,色彩鲜明,设计简朴生活。他又提及运河老桥——运河最早名为邗沟,是吴王夫差为了沟通南北,运输军饷命人开凿。大运河就像龙城的血脉流经全身。
季全保老先生谈起了老常州的街坊——双桂坊、成全巷、东南西北四大街等。他展示了钟楼的图片,并形象地指出了当时极受欢迎的钟楼有水库、瞭望塔、市民钟等设施,以及这个城市标志性建筑的作用。他还展示了几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其中一幅为1937年11月29日常州沦陷时日本人扫过东大街的场景,他们拿着细软,商铺二楼晾晒的衣服悬在他们头上,路边军队的枪口林立。言谈之间,季先生难掩他对老常州沦陷的悲痛,同学们深深为之感染,仿佛也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最后,季先生用他自己的绘画作品向同学们展示了老常州的吴风遗韵——补伞补碗补桶、卖糖粥、贴麻糕、看小人书等。当时老常州的社会街头场景在同学们的眼前一一还原。讲座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了,季全保先生用他丰富的老常州地方文化知识与高超的绘画技艺,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地方乡土课。 这次活动是田高中高二年级开展的校本研究活动的延伸与拓展。如何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本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操,邀请季先生来校讲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作者:徐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