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过后,年味淡去,春意渐浓。
芳晖园里的鸟啼清脆起来了,青果巷边的河水涨起来了,红梅公园的梅花亦已悄然绽放: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一年前,恰逢学校90周年校庆,也是这样的一个季节,我随李培校长、陈文伟副校长、潘梦君主任和已退休的程蕴箴老师专程前往南京,拜访一位尊贵的老领导老同事、昔日芳晖女中的副校长——吴大年女士。
一年后的今天,2016年2月24日,正月十七,开学后的第三天,我依然随李培校长、陈文伟副校长、潘梦君主任和程蕴箴老师专程前往南京,再次拜访这位可亲可敬的、对芳晖女中怀有特殊感情的、与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同龄的芳晖老人。
知道我们要来看望,吴老早就在家门口迎接了。一见面我们与她一一握手,互致新年祝福,程蕴箴依旧是一个激动热烈的拥抱。再次见到吴老,我们都感到很开心,她依然那么精神、那么健谈,只是她听力有些不好,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由她儿子在她耳旁重复一遍。
落座后,吴老说去年11月28日,90周年校庆时她准备来参加的,但身体原因未能成行,她感到十分遗憾和抱歉。李培首先向吴老汇报了我校2015届高考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当吴老听说有位学生考取了清华大学,我校二本达线率接近90﹪时,她先是十分惊讶地看着我们,随后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连连夸赞道:了不起!了不起!你们真了不起,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接着李培把我校90周年校庆纪念品送给了吴老——两只带有“福”字的茶杯、一个存有学校介绍和校庆当天实况录像的U盘、一本校庆纪念文辑《芳者永晖》。李培还解释了这两只茶杯的寓意:杯杯(辈辈)有福。吴老十分高兴地收下了。
接下来的话题都是围绕《芳者永晖》这本纪念文辑展开的。当吴老翻到自己的文章《琐记芳晖女中》一文时,她忍不住摘下了眼镜,我们分明看到她眼角的一丝泪水,看得出她的内心非常地激动。她指着文中照片上的人,一个一个地报出他们的名字,有的是芳晖女中时期的同事,有的是她在芳晖女中时的学生。程蕴箴告诉她,照片上的同事有很多已不在人世了,她的表情顿时凝重了起来,忧伤就挂在脸上。李培为了让气氛轻松起来,就指着我对吴老说:“你的这篇文章是戴老师在网上看到的,非常珍贵,我们正缺这一部分的历史,看来我们还真是有缘啊!”吴老把目光转向我,亲切地问:“戴老师是哪一年来学校的?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我告诉她我是1991年从扬州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学校的。她眼睛顿时一亮,“你是扬州师范学院的?”我马上想到吴老在上世纪70年代曾在扬州师范学院担任过书记和系主任,她不成了我大学母校的老师了吗?我立刻回答道:“是的,吴老,这样说来我还是你的学生呢!”众人笑道:“这又是有缘啊!”气氛又变得轻松而愉快了。
最后,李培向吴老介绍了新校区的建设情况,看到新校区的宏伟蓝图,吴老兴致很高,关切地问道:“新校区在什么地方?”“在原来的刘国钧职业教育中心。”陈文伟回答道。我们都以为她不会知道刘国钧职教中心,谁知她竟然说她去过这个学校,是她在江苏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任职时去过的,我们相视一笑:“啊——这不是又有缘了吗?”吴老乐呵呵地笑了,笑得特别开心。
临近中午,我们提出告辞。吴老把她写的一本书《小难民自述》赠送给我们,这本书是她13岁时随家人向西南逃难时所写的。我们与她合影留念,再次一一与她紧紧握手,祝福她健康长寿,期待着明年再相见。她依然执意要把我们送到楼下,我们婉拒,她就伫立在家门口,依依不舍地与我们挥手告别…… (文:戴年陶)
春暖花开迎贵客
(文:吴大年)
春天到了,我在阳台上种养的三盆杜鹃花看上去非常茂盛鲜艳,特别是去年养的一盆君子兰经过一年精心侍弄,已呈含苞欲放状。花开得如此之好,让我这个九十岁的育花人颇为自得的同时也不由联想:这会不会预示着有什么高兴事要临门啊?
花果真是有灵性的,不久我就接到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前身为常州芳晖女中)办公室电话,告知学校方面要专程来宁看望我。
3月16日上午十一时许,敲门声响起,我打开房门,门外站着5位客人,最前面是一位上了年纪却很精神的女士,她问:“你还认得出我吗?”我觉得她面熟,定了定神,想起她就是当年芳晖女中那个活泼开朗的体育老师程蕴箴,便脱口喊出她的名字,她很高兴,走进门来便与我拥抱起来。经介绍,另四位年轻客人是:李培校长、陈文伟副校长、校办潘梦君老师、语文组戴年陶老师。坐定后,客人们忙着向我介绍他们带给我的有关学校的一些资料,李校长还拿出一个信封,抽出一张红色硬纸片,封面上写着“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九秩华章”,翻过来原来是一张“纪念证书”,上面写着:“吴大年校长:在田高中90华诞之际,您积极撰写‘田中故事’,对您的用心和付出,田高中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这些热情洋溢的话语,让我陡然回到六十多年前芳晖女中的难忘岁月,禁不住热泪盈眶。
李校长站起身,把这张证书递给我,我也站起来接下这份珍贵的证书。客人们说,他们从我写的《琐记芳晖女中》一文中了解到我与田高中同龄,因此特地买了一盒大蛋糕送给我,细心的小潘还叮嘱承军把蛋糕放进冰箱保鲜。李校长还说,在常州,很多田高中和原常州师范的老师都看到了我写的回忆文章,大家都很感动。我也拿出自己特地准备好的两本拙蓍(《跨世纪的教育情怀》),并在上面写了几句赠语交给李校长,以送书方式来表达自已对田高中的一份敬意和谢意,小潘在一旁用相机拍下了上述场景。
接下来,大家开始了十分随意的交谈,他们问起我在西南联大学习的情况和我的家庭背景,我都一一作答,然后又回忆起当年芳晖女中的老师和学生们。程蕴箴告诉我,现在健在的老师,在常州有孙盘秀、陆玉珍、潘挹芬和她;另外,焦清华在镇江,杨淑英在上海。屈指算来,硕果仅存者已寥寥无几了,真令人感慨万分。不过,当我看着几本纪念册上所反映出几十年来田高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又为如今田高中后继有人、不断进步的可喜局面感到由衷高兴!最后,他们拿出一本红彤彤的签名册要我签名并写上几句话:
殷切期望
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在新时期谱写更加美好的“教书育人”新篇章。
吴大年
2015年3月16日
时间过得很快,客人们要返程回常了,我在大家搀扶下走下楼,依依不舍地一直目送到他们上车。晚间,我和家人拿出他们送的蛋糕品尝,非常香甜可口,这正是:
风雨华章九十秋,桃李芬芳遍神州。
春风传讯田高中,喜迎贵客香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