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范式与实施策略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6-10-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校级小课题成果鉴定书

 

 

 

 

 

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范式与实施策略                        

                                 

课题负责人                        

 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2016.9                 

 

 

 

 

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教师发展处

 

 

一、提交鉴定的成果主件、附件目录(请注明出版物或出版社)

 

    方圆:

       1.通过开设研究和示范课,对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参与的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源。

    2.参与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范式研究”。

    3.论文“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六步法”模式初探于2014.9在省级华人时刊《校长》上发表。

4.论文“浅谈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拟定与提升”获第十四届江苏省“五四杯”教学研究论文评选一等奖。

 

孙蓉:

1.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范式研究”核心组成员;

    2.201511 《谈话类节目策略在课堂对话中的使用》 《课程与教学》2015年第5 发表

    3.201512 《让课堂也秀起来》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2月上旬刊 发表

    4.20164 《政治课点评的四点策略》 《教学考试》2016年第30

5.论文“点出关键评出精彩”获第十四届江苏省“五四杯”教学研究论文评选三等奖。2016.5

 

    施久红: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明确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芳:通过走进一些熟手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他们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参与式教学实践的运用进行考察,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素材。

    储昭奇:论文“探索生命律动的思想政治课堂”获第十四届江苏省“五四杯”教学研究论文评选二等奖。2016.5

    柏晓峰:通过开设市级研究和示范课,对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参与的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源。

      丽:通过开设研究和示范课,对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参与的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源。

孙红欢: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明确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二、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概述(包含成果的社会效益)

     

1.通过理论研究,帮助教师逐步确立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形成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思路。

2.通过实践探索,提炼出高中政治学科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基本范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的实效。

3.通过经验总结,形成高中政治学科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4.通过研究,形成参与式教学的典型课例,为教师学习和培训提供资源。

5.富有创新意识:(1)教学方法创新。本研究在突破高中政治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基础上,尝试着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与参与式教学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形成适合高中政治学科特点的参与式教学范式,使参与式教学更好地为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服务;(2)研究机制创新。我们的研究机制强调协同创新,即通过教育研究机构与学校骨干教师的合作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推动研究成果向教育教学实践的顺利转化;(3)实现从个案研究向范式构建的转变。在众多教学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汇总,总结提升,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如期完成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范式的构建,进行实例验证和修改完善。

6.实现从单项研究向策略构建的转变。围绕前期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以及教学时空的分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经验总结,形成高中政治学科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7.实现从封闭研究向开放研究的转变。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继续做好室内校际之间合作研究外,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做到研究的开放性,同时也推动研究成果向外辐射。

    8.实现从理论构建向指导实践的转变。对于形成的基本范式、基本策略,通过学术沙龙、公开课示范以及发表论文等多种形式,实现对全体成员教学理念和行为深刻影响,颠覆传统“满堂灌”的政治课堂,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面参与、真实参与和深度参与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常态。同时对全省乃至全国政治教学方式的转变起到推动作用。

9.专业论文:形成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性、典型性和示范性的专业论文,填补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诸多理论盲区,对于高中政治开展参与式教学发挥引领作用

10.案例集锦:我们将对整个研究过程中,比较成功的教学案例围绕参与式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进行分类汇编,以案例集锦的形式加以呈现,为更多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模板和范例。

11.改善教学:通过研究的开展,在全体成员的影响和引领下,首先实现全校教师教学观念的持续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行为的优化,改变学生对政治课堂的原有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升政治课实效,其次,借助江苏教育网络精品课平台、教育正在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对典型成功课堂进行网络共享,从而促进全省乃至全国政治教学方式的转变,效果的提升。

 

 

 

 

三、课题组核心成员名单

序号

 

务、职

对课题研究的

主要贡献

1

方圆

中学一级

田家炳高中

课题、论文、开课

2

孙蓉

中学高级

田家炳高中

课题、论文

3

施久红

中学高级

田家炳高中

文献资料分析

4

黄芳

中学高级

田家炳高中

开课

5

储昭奇

中学高级

田家炳高中

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6

柏晓峰

中学一级

田家炳高中

课题、开课

7

高丽

中学一级

田家炳高中

开课

  8

孙红欢

中学一级

田家炳高中

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四、课题研究报告(可附页)

一、课题简介

1.课题背景

(1)国外研究综述

参与式教学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目前,在参与式教学范式理论和实践层面英国都走在前列,2008年,英国成功研发出触屏课桌,进一步推动参与式教学的发展。美国学校教育中普遍采用参与式教学,学生参与主讲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已成为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形式。

2)国内研究综述

80年代中期,参与式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被“引入”中国。国内对参与式教学范式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已有的成果主要有三类。

    ①对国外成果的引进和介绍。如陈华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期)上表的《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和运用》、浦永红在《四川卫生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9期)上发表的《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康娟在《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1年第Z1)上发表的《浅谈参与式教学》等。

    ②参与式教学理论的应用探索。20032005年,参与式教学作为中、英甘肃基础教育合作项目之一,在甘肃省一些中小学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对参与式教学的特点、教学中的优势、常用的方法、尝试的效果显著和体会等,陈向明于2009年主编出版《参与式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西部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的经验与反思》和《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两本专著。无锡外国语学校、宁夏上桥小学、连云港经济干校等也在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③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如课前向学生布置有关讨论的问题或题材,根据问题和材料的难度选择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自由发言分组辩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这类实践探索只具有部分参与式教学的特征,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教学范式。如黄树生在《江苏教育研究》(200928期)上发表的《简说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方案规范》等。

总体来说,近年来,对参与式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成果也较丰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特点、具体形式、常用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等作了积极的研究和探讨。但从高中政治学科来看,还没有学校或个人运用参与式教学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研究。

2.课题界定

(1)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并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内涵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从观念层次出发,参与式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是一种以学生参与活动促进教学的新型教学观。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第二,从方法论来讲,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教学形式,它只是众多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第三,从活动形式来讲,参与式教学是一个过程,它不仅是让学生学得知识,更要通过学得的过程来学会这种活动方式,衡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是否有积极思维的参与。

(2)范式

“范式”(paradigm)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史家托马斯·库恩(T. Kuhn)首先提出来的。库恩认为,范式是“某一特定时代的特定科学共同体所支持的信念”;第一个把范式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是美国著名的教学研究专家盖奇(N. L.Gage)3。“范式(paradigm)一词,原是指语法中的“词形变化表”,其原意是表示词形的变化规则,如名词变格、动词人称变化等,由此可以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等义。目前对教学范式学界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

本研究中的范式是指在政治学科不同学习内容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范例意义的教学结构。它具有“教学模式”的某些特征,但相对于“教学模式”固定的结构而言,范式作为一种结构只起“榜样”作用,教学中灵活多变。

3.研究内容

(1)参与式教学理论研究。通过文献法,采取集中统一学习和分散自学的方式,学习相关理论和他人实施参与式教学的经验,结合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努力探索参与式教学与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基本思路。初步形成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范式研究的理论架构,为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参与式教学的设计研究。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通过调查问卷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多角度探索参与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基本形式和实现方式。形成适合高中政治学科特点的参与式教学的设计范式,使参与式教学设计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明显。

(3)参与式教学范式研究。根据《生活与哲学》、《经济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同内容,通过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通过理论假设与实践验证,在大量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基本范式,初步形成适合高中政治学科不同课型的参与式教学的基本范式。

(4)参与式教学范式实施策略研究。通过课例研究法,在教师熟练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基本观点和阶段结论不断总结和提炼,逐渐形成参与式教学范式的操作要点和策略。

(5)参与式教学评价研究。采取定性分析法,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和学习结果的分析,逐步构建参与式教学的评价框架,为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提供保障。

二.研究主要进展情况

1.2015.9:搜集资料,撰写课题申请书。

2.召开开题论证会议,聘请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2015.9~2015.10: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制定相关的研究制度,进行研究任务分工;课题组成员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  

4.2015.11~2015.12: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会议形式有课堂观摩、读书沙龙、主题研讨、成果展示、听课评课、外出参观考察等。      

5.2016.1~2016.2:进行课题的中期评估,要求课题组成员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阶段研究成果的展示。

6.2016.3~2016.5:根据中期评估情况,研究讨论课题进展情况,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调整和修正。

7.2016.6~2016.7:进行课题结题准备,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三.取得的研究成果

 方圆:

       1.通过开设研究和示范课,对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参与的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源。

    2.参与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范式研究”。

    3.论文“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六步法”模式初探于2014.9在省级华人时刊《校长》上发表。

4.论文“浅谈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拟定与提升”获第十四届江苏省“五四杯”教学研究论文评选一等奖。

孙蓉:

1.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范式研究”核心组成员;

    2.201511 《谈话类节目策略在课堂对话中的使用》 《课程与教学》2015年第5 发表

    3.201512 《让课堂也秀起来》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2月上旬刊 发表

    4.20164 《政治课点评的四点策略》 《教学考试》2016年第30

5.论文“点出关键评出精彩”获第十四届江苏省“五四杯”教学研究论文评选三等奖。2016.5

    施久红: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明确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芳:通过走进一些熟手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他们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参与式教学实践的运用进行考察,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素材。

    储昭奇:论文“探索生命律动的思想政治课堂”获第十四届江苏省“五四杯”教学研究论文评选二等奖。2016.5

    柏晓峰:通过开设市级研究和示范课,对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参与的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源。

      丽:通过开设研究和示范课,对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参与的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源。

孙红欢: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明确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从研究内容方面来看,课题组前期研究主要侧重于参与式教学的设计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而对于参与式教学范式研究、参与式教学评价研究方面受到成员惯性思维的影响,研究广度和深度都有欠缺。

2.从研究的形式来看,课题组主要通过行动研究、对课例进行进行分析,对已有理论进行反思与总结,开设研究课、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开展有序,但是理论专著阅读还有欠缺。

3.从研究主体来看,尽管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的热情普遍比较高,但是由于受主观认识,客观条件限制,个别教师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如通过小组合作方式的参与的研究、过分夸大的空洞的评价,整节课看起来热闹,其实学生缺乏有价值的参与,收获甚浅。如何做到让学生真实参与、深度参与,是下阶段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4.从学生的作用来看,前阶段研究更多地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而忽略了学生其实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研究力量,特别是在研究效果的反馈和参与式教学评价策略的形成方面。学生本身的作用需要足够重视。

5.从成果的转化来看,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评估报告、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   “参与式的教育思想,并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是将是后期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专家组鉴定意见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自身特色:建立组织,形成网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形成方案,明确方向;个案研究,以点带面;校际合作,展开研究。

具有以下创新之处:

1.教学方法创新。本研究在突破高中政治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基础上,尝试着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与参与式教学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形成适合高中政治学科特点的参与式教学范式,使参与式教学更好地为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服务。

2.研究机制创新。通过教育研究机构与学校骨干教师的合作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推动研究成果向教育教学实践的顺利转化。

希望在下一步的后续研究中能够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实现从个案研究向范式构建的转变。在众多教学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汇总,总结提升,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如期完成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范式的构建,进行实例验证和修改完善。

2.实现从单项研究向策略构建的转变。围绕前期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以及教学时空的分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经验总结,形成高中政治学科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3.实现从封闭研究向开放研究的转变。在方法上除了继续做好室内校际之间合作研究外,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做到研究的开放性,同时也推动研究成果向外辐射。

4.实现从理论构建向指导实践的转变。对于形成的基本范式、基本策略,通过学术沙龙、公开课示范以及发表论文等多种形式,实现对全体成员教学理念和行为深刻影响,颠覆传统“满堂灌”的政治课堂,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面参与、真实参与和深度参与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常态。

综上所述,同意结题。

 

 

 

 

 

 

 

 

 

 

 

 

鉴定组  组长(签字):

                                             

 

六、鉴定组成员名单及签名

鉴定组职务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七、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意见

 

 

 

 

 

 

 

 

 

 

 

 

 

 

 

 

 

单位公章: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