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国际理解>>田家炳基金会>>文章内容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
2018年全国田家炳学校“百年树人—卓越班主任奖”颁奖典礼暨卓越班主任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8-10-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戴旭光

    20181019日—1021日,全国田家炳学校的教师代表相聚在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坦诚交流,学习经验,开拓视野。

三天美好时光匆匆而过,21日上午1145,在田高中艺术楼一楼报告厅,全国田家炳学校卓越班主任论坛圆满落幕。闭幕式由周敏副书记主持,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曹新跃校长、陈文伟副校长、张加红副校长、熊青云副校长、田家炳基金会高级干事萧开廷先生、《班主任》杂志社社长赵福江先生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和全国田家炳学校代表出席会议。

论坛上,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作了道德养成和班主任发展方面的专题报告。

赵福江老师在以自己孩子上学中遇到的班主任为例,诠释了班主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赵老师从“班主任经验体系分析”、“如何建立班主任经验体系”两个方面解读了班主任作为德育的前线工作者,应具备的人格魅力、专业素养及情怀。班主任发展体系,知识体系(骨干)——工作体系(优秀)——经验体系(卓越)——思想体系(教育家)。“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高效主题班会”等为班主任工作与德育工作的成长指明方向

李瑾瑜教授以漫画引入柏拉图“洞喻”概念,阐述了讲座交流就是打开心灵的方式,同时李教授支持叶澜教授定义的“卓越”的概念——卓然独立,越而胜己,呈现了“班级”和“班主任”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分析了班级与社会的关系。他针对如何进行教育转型等专题,创造性的提出班级建设思维是“领导”思维,创新思维,研究思维,发展思维,个性思维并举的艺术。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班主任举行了班主任工作研讨沙龙。

    60后代表王老师提出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倾听学生诉求,并从中了解其他同学情况,班级情况,从而调整班级管理方法。70后代表朱老师认为活动要有策划,而不是根据上级的安排进行教育,同时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事情,努力做到卓越,80后代表孔老师将礼仪文化融入教育当中,并开发《论语》班,给予当今语文教育深刻的启示。

与会代表在研讨与交流中,提升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境界,更加明确了道德教育的方向与途径,增强了文化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萧开廷先生在闭幕式上发表深情致辞,他表达了对常州市教育局、常州田高中和田初中以及《班主任》杂志社的由衷感谢。他回忆了自己98年初到田中的印象,感慨这20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常州田中一直是他最心爱的学校之一。他衷心祝愿田家炳老先生在常州播种下的“教育、慈善”种子能够继续茁壮地成长。

田家炳先生常说: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老师。每一位参会老师都将把在此次论坛收获的感动与智慧收进自己沉甸甸的行囊,背上肩头,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的号召,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爱国、求真、务实”的教育工作者,朝着共同的愿景继续前行。(供稿:杨慧、刘扬、张宇成、周敏、姚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