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向来是高洁和坚韧的象征。在常州人的手中,普通的竹片幻化成了艺术品,匠人们以情入画,以情刻竹。林老师介绍,留青竹刻艺术,从竹料的选择,到图案的绘画;从构图的设计,到整体的布局,无不展现匠人心思的巧妙与技艺的精湛。他们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将竹刻的层次、明暗、浓淡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何将非遗的传统技艺与新时代的主流思想相结合是林媛英老师最近研究的主题。作为赴国外举办留青竹刻艺术个人展的第一人,她将古老的传统技艺带到了南半球。在澳大利亚,她的学生们十分喜爱这门工艺,一幅幅略显稚嫩但执着有力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老师给大家展示了她创作的作品,并且解释了一些作品的创作过程,从而让我们知道:留青竹刻的创作过程十分艰难,不仅仅要求雕刻技艺,还需要绘画、书法等工艺作为基础。透过这些艺术品,我们也体会到了一个艺术家精益求精、执着勇毅的工匠精神,领悟到了任何美的东西,都需要人们细心呵护、用心创造、耐心雕琢的道理。
小小竹片寄托着林媛英的梦想,小小刻刀见证着实现梦想的登攀。今天我们有幸把非遗请到田园中来,更有幸将工匠精神永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