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田中要闻>>文章内容
重温烈士事迹,铭记烈士精神
《常州晚报》刊载田高中校友李文烈士事迹
发布时间:2021-04-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

    李文烈士,1927年就读于常州芳晖女中(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前身),1931年因叛徒出卖而牺牲。4月6日《常州晚报》刊载了李文烈士及丈夫恽雨棠烈士的事迹,让我们一起重温烈士事迹,铭记烈士精神——



(城事·档案柜)他们是我党历史上著名的革命夫妻,为了革命,一起牺牲在龙华塔下

恽雨棠和李文:龙华塔下并肩远行

 

两人是常州老乡,他们心心相印,相亲相爱,走到一起共同追求真理和理想。
因为叛徒出卖,他们双双被捕,在上海龙华塔下,并肩前行,英勇牺牲。他们就是我党历史上著名的革命夫妻恽雨棠和李文。

小标)一张珍藏的老照片承载后人对他们的怀念

家住勤业的李文涛是革命烈士李文的后代。李文是李文涛爷爷李一的妹妹,李文牺牲时,李文涛的父亲还未出生。他对姑婆的认知,大多来自于爷爷生前的回忆,以及一些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里,他珍藏着的一张老照片很特别。

这张老照片是李文在湟里老宅拍摄的,照片上的李文正值芳华。照片的反面,是李一的手书:“胞妹李文与其夫恽雨棠于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牺牲上海龙华”。
  “爷爷临终前,将这张照片交给我父亲,要他好好保存,世世代代传下去;2013年父亲临终前,同样留下了8个字:‘永远保存,传至后代。’”长辈的嘱托,李文涛一刻不敢忘记。

李文的这张照片,是她留给李家人的唯一纪念物。“自从记事起,我总会看到爷爷对着这张老照片发呆。后来得知,当年爷爷知道李文夫妇英勇就义后,曾经赶往上海,寻找他们送往育婴堂的女儿,但无果而返。”

李文涛介绍,因为条件艰苦,李文丈夫恽雨棠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现在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列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有关部门请画家到武进,根据恽雨棠生前好友的回忆,并参照其兄长的样貌复原的画像。

(小标)两人都来自常州,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先后入党

李文涛小时候常听爷爷李一说起,李文出生于1910年,自幼活泼机灵、才貌出众。1927年春,李文在常州芳晖女中读书时加入共青团,由于积极参加并组织学生运动和工人罢工而被校方开除。

回到湟里后,李文参加了黄祥宾领导的武进西南区工农运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东南乡前黄公学任教师。

李一在世时,时常说起他最佩服的人就是妹婿恽雨棠。恽雨棠,笔名洛生,江苏武进县西夏墅人,1902年8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恽雨棠9岁进入国民小学读书,读到初小二年级因父亲去世,家中无力继续供养而辍学。

后来,恽雨棠当学徒干杂役,饱尝旧社会徒工的艰辛和痛苦。1919年9月,恽雨棠得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所招工,报考后成绩合格,被录取为发行所的练习生,后被分配到订书柜工作。
   恽雨棠工作认真,对人诚恳,乐于助人。他在商务印书馆受到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变革社会的革命洪流,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1923年底,恽雨棠由董亦湘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由一个热忱的爱国者转变成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小标)他们为革命做出很大贡献,并结为革命夫妻

除了听爷爷讲解恽雨棠和李文的故事,李文涛收藏的历史资料里记载了他们的革命事迹。

1925年,上海爆发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恽雨棠和大家一起勇敢地投入战斗。当年6月份,商务印书馆工会成立。8月份,工会发动了第一次大罢工。恽雨棠是最早发起筹备商务印书馆罢工委员会的15人临时委员之一,那脍炙人口、后来成为中国职工运动史上重要文献的《商务印书馆罢工宣言》就出自23岁的恽雨棠之手。

1925年10月,恽雨棠在广州黄埔军校经过短期学习后,被党组织选派到苏联学习,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第一期学员。

1927年初,恽雨棠回国。回国后,他曾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在西夏墅向乡亲们发表演说,宣传中共的主张,介绍苏联的见闻。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我党把一批青年干部送到苏联,派恽雨棠担任领队。1927年深秋,恽雨棠再次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生。
    1928年8月底,恽雨棠和一批同学伪装成华侨秘密回到上海。我党专为这批由苏回国的学生开办了培训班,并由恽代英等人为他们介绍秘密工作经验。训练班结束后,恽雨棠被分配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所属的《红旗》报经理部,担任发行部主任。

经人介绍,恽雨棠与李文结识,共同的志趣,诚挚的友谊,发展成为生死不渝的爱情,两人于一九二九年结为夫妻。

1929年秋,李文调到上海,先后在《红旗》报机关、市政工会从事机要工作。由于恽雨棠反对王明的极左路线,他遭迫害被撤职,李文也被停止工作。

(小标)龙华塔下,他们慷慨就义,他们的爱国精神永远被后人铭记

史料记载,1930年秋,南京笼罩在白色恐怖中,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先后遭到数次大破坏,南京党员被捕牺牲近半。危急关头,恽雨棠被任命为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他了解到情况严峻,没有二话,无条件服从组织决定,立即走马上任。

临行前,妻子李文刚在医院分娩下一个女儿。为了党的工作,夫妇俩毅然将刚刚出生的婴儿送进了育婴堂(全国解放后,经多方寻觅,孩子下落不明)。李文请求随行,恽雨棠百般劝说,让她暂时留在上海。

1931年1月21日中午,因叛徒出卖,回上海开会的恽雨棠与李文在新闸路福康里623号被敌人围住,敌人在他们家中搜出了手枪和俄文版的革命书籍。就这样,他们的真实身份暴露,之后被关押在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
    因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敌人对他俩痛下杀手。当年2月7日晚,恽雨棠身穿长衫,拖着沉重镣铐走向刑场。伴随在他身边的李文正怀孕待产,敌人也没有放过。他们从容不迫地向难友告别,一路上高呼口号。

龙华塔下,凄厉的枪声响了,年纪轻轻的恽雨棠和李文一起倒在雪地上。

“姑婆牺牲时才21岁啊!”李文涛伤心地说,当年姑婆的母亲听到这一噩耗后,悲痛万分,哭瞎了双眼。

李文涛说,爷爷李一曾是一名中学教师,几十年来,他总是把“革命烈士恽雨棠、李文夫妇”作为鲜活的教材,激励一批批学子以及儿孙,在后人心中树起巍巍丰碑。

为了纪念李文,李一为小女儿起名为李念文,两个孙子叫李文涛、李文洛,都嵌入了一个“文”字。

“我们会铭记恽雨棠和李文的革命精神,使之‘永远保存,传至后代’!”李文涛说。

(李文涛观看珍藏的李文照片)


(李文涛珍藏的李文照片)


(李文照片背后是李文涛爷爷的题字)


(恽雨棠画像)


(来源:常州晚报   图文报道:吕洪涛 )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