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数列复习小结课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高三数列小结复习》。下面来谈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一)数列的地位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测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水平,以及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地位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⑴ 数列作为一种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上的特殊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学习数列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使他们了解不仅可以有自变量连续变化的函数,还可以有自变量离散变化的函数;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变动地、直观地研究数列的一些问题,以便对数列性质的认识更深入一步。
⑵ 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之一。通过对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数学抽象能力,发展数学建模能力。
(二)数列的考点分析:
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数列占有重要地位。这些试题不仅考查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进而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数学素养,为考生展现其创新意识和发挥创造能力提高广阔的空间,所以经常以中高档题的面目出现。
(三)复习的总体目标:
根据教材、课标、考纲对数列知识点的要求,归纳对数列这一章复习的总体目标如下:
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的求和公式的含义
2.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熟练掌握其通项公式与前n项求和公
式,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并能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进行类比。
3.重视数列和函数,数列和不等式的联系,重视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由于借班上课,对学生状况不是很了解。对自己班学生比较了解,有部分学生存在上课内容能听懂,概念定理也背得出,但遇到有一定难度题目就无从入手。
三.数列的知识结构图:
四.教学内容
本节课设计了三道例题,如下:
关注: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判断或证明的方法,定义法;
2. 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3. 数列的函数特性。
例1:已知两个等比数列满足
,
(1)若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唯一,求
的值.
【设计意图】:第(1)小问,解题过程中,始终抓住“基本量”;第(2)小问由于数列唯一,故基本量唯一确定,但要注意等差数列的项及公差都可以为0,而等比数列的项及公比都不能为0。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对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
例2:数列中,
且
(1)设证明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项公式;
(3)若是
与
的等差中项,求
的值;
并证明对任意,
的等差中项.
【设计意图】:第(1)小问,用定义来证明等比数列,关注细节,等比数列中各项非零。第(2)小问重点是根据数列的项与它的前一项间的递推关系,复习叠加法求和,并注意检验首项。本题的易错点是分类讨论,在等比数列中,要注意需按公比q=1和q≠1作分类讨论。
例3:已知数列是首项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数列满足
(1)若成等比数列,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当时,不等式
能否对于
恒成立?请说明理由.
(3)数列满足
其中
当
时,求
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第(2)小问,抓住二次函数的特点,通过配方法直接求出最小项;方法二:考察
的单调性与正、负项的情况得到最小项——重要方法
【小结】数列的综合题牵涉的内容较多,函数、导数、不等式都会涉及到数列的题目当中,但是,不管涉及的内容、知识、方法有多难,我们都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因此,要把基础知识熟练,基本方法熟悉,那样,我们就能把比较复杂的题转化、化归到基本问题上来,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附教案)
数列复习小结课(2015.9.26)
(课堂提纲)
一、预习:将课本例题、习题归类;
二、典型试题探究、归类
典题归类 | 概念、方法 | 注意细节 |
1、定义概念: 典型题:设 | ||
2、公式运用: 典型题:
| ||
3、函数性质: 典型题:
| ||
4、衍生数列: 典型题:
| ||
5、 … … 典型题:
|
例1.设是各项为正数且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1)证明:依次成等比数列;
(2)是否存在使得
依次构成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例2.数列中,
且
(1)设证明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项公式;
(3)若是
与
的等差中项,求
的值;
并证明对任意,
的等差中项.
例3.已知数列是首项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数列满足
(1)若成等比数列,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当时,不等式
能否对于
恒成立?请说明理由.
(3)数列满足
其中
当
时,求
的最小值.
三、课堂小结
1.课堂探究了哪些典型题型?
2.你觉得还有哪些典型题型?
四、课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