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回母校当老师”是他的心愿。从教20年,在三尺讲台前不知不觉已至中年,跋涉在教育的路上,他的心中充满阳光,他的行囊装满了为教育准备的一切:爱、理想、智慧、激情、责任、诗意和力量。平日里,他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一样关爱、欣赏、引领。看着学生们的成长变化,日渐成熟,他有种特别幸福的成就感。教书育人,于他,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痴情,他就是我校的蒋涛老师。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他深信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他相信,用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远比用语言说教更有效。从校纪校规,到日常小节,他努力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的,他自己首先必须做到。从衣着打扮,到言谈举止,从待人接物,到为人处世,他努力做到用学识传授学识,用品格塑造品格。为了培养学生守时不迟到的习惯,他坚持每天比规定时间更早十分钟到班级。带毕业班时,他更是把整颗心都放在学生身上,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家人。有一年寒假,他答应学生只要有同学在学校自习,哪怕只有一个人,他都会到校陪伴、答疑,学生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考前状态,高考前一阶段他天天陪伴学生到晚自习结束。天天早出晚归,上小学的儿子只能留言说“已经十几天没看见爸爸了”。虽然他深知对儿子亏欠太多,但还是把时间优先给了学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认为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必备的灵魂,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应该努力追求卓越,爱生敬业。教育这件事,任重而道远,他憧憬着学生的未来。
二、关爱学生,循循善诱。
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有思想情感的人,教育是用灵魂去感化灵魂。工作中,他坚持多点耐心倾听,多点真心理解,多点鼓励支持,从不把个人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担任班主任的十几年里,他积极推进“温馨班级”建设,努力让每一个班集体都成为一个温馨的“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家”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每当接手一个新班级,对于不同的学生,他都会积极沟通,熟悉他们的个性,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遇到一些特别的学生,为了打开他们紧闭的心门,他还常常利用课间、跑操后、午饭时与学生聊天谈心。他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班主任管理理论,创优争先,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
曾经班上有个学生小张,因为父母离异缺少关爱而性格任性。距离高考还有三天的时候因为一些琐事跟家长发生争执,晚上10:30离家出走,声称再不回家、也不参加高考了。家长打来电话向当时担任班主任的他求援。他急忙通过QQ和微信联系小张,幸好学生比较信任他,愿意跟他交流。了解事情原委后,他苦口婆心启发引导,直到凌晨一点钟,小张终于告知其所在地点,他第一时间赶去把小张送回了家。第二天一早他就到小张家去家访,与其母亲和本人都做了及时而深入的沟通,母女两人互相取得了谅解。小张顺利参加了高考,并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她妈妈事后发消息说“感谢老师,幸好有你”。
这样的事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也让他更加深刻地懂得了班主任肩头的责任,懂得了一个家庭对学校的期待。很多孩子毕业后,仍和他保持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回母校看他,诉说大学的趣事和苦恼,那时候,他更坚定地感受到作为教师的价值和意义。
三、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对教师来说,教书和育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教学方面,他曾经连续担任六年备课组长,其中四年为高三文科备课组长,精于钻研,勇于开拓。在教学中,他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和策略,立足学生,创新教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他努力用智慧开启智慧,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所带班级成绩稳中有进,成长性强。例如2016届艺术班,总人数40人中有9名同学考取985高校,7人考取211高校,4名同学考入八大美院,硕果累累,成绩喜人。
他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先后被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聘为中学数学青年教师协会理事、“高中数学学科微课程研究小组”成员和“高中数学学科命题指导研究小组”成员。他深知,教学需要源头活水,所以他始终坚持勤思、善问、好学,在教学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教育教学书籍,从中汲取知识和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探索、反思、研究,撰写教学反思和论文,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同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
四、脚踏实地,开拓创新。
俗话说“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这种既脚踏实地,又开拓创新的精神。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认真、不骄不躁、不推诿、不抱怨的工作态度。用力做事,可以做成,而用心做事,才可以做好。他一路前行,历尽艰辛,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历年来,他所任教的班级,不仅班级管理井井有条,更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肯定。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先进工作者、三等功等多项荣誉。
五、万里援疆,践行情怀。
2021年9月,响应国家号召、怀揣一份为祖国教育做奉献的教育理想,他来到了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第一中学,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生涯。回顾大半年的工作,既有付出的艰辛,更有收获的喜悦。截止到目前,蒋涛老师在新疆已开设了多节市、县级公开课,开设县级讲座五次,下乡送教一次;作为尼勒克县一中政教处副主任,他承担了班主任管理培训工作,组织德育基本功比赛,开设班主任培训系列讲座;根据学校青蓝工程安排,结对了两位徒弟,每周坚持听课、研讨,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他多次参加下乡爱心捐助活动,积极参加万里援疆手拉手活动,切实关心结对学生,从物质到精神,多方面提供帮助。尽管两地相隔万里、差异很大,尽管也会孤单想家,但是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他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援疆支教,是身为教育人教育情怀的最好表达。因为工作业绩突出,他被评为伊犁州优秀援疆教师。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一份幸福。他愿守望一方田园,让拼搏的激情散发出七彩光芒,引领着他的孩子们,在洁净的蓝天下,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