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4月开展“世界读书日·田园耕读”全员阅读系列活动以来,学生阅读热情高涨,校园内书香氛围浓厚。
本周,来自高一(10)班的洪紫睿同学将和大家分享她的阅读体会。
她推荐的书目《受戒》
初读汪曾祺小说,觉得行文如流水,文章清新隽永,与之前读的沈从文的《边城》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才得知,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之后,再读汪曾祺小说,愈发体味其中的诗情画意、风土人情了。
《受戒》是关于小和尚明海在荸荠庵的生活展开的,内容包括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庵赵庄的世俗生活两部分。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他的家乡出和尚"正是在这个有点怪的地方,出的和尚自然也与众不同:“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二是可以攒钱”、“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如此,当和尚就当真为一件好差事了。
这里没有僧人所谓的清规戒律,没有苦行修持,也没有清心寡欲,有的只是浓浓的世俗风气。“这里的和尚不兴做什么早课晚课,明子这三声磬就全部代替了”“他们经常打牌”“他们吃肉不瞒人”“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沫子喷出来.....这样的语句,乍看来感觉惊诧怀疑,但细细品来,却都是平淡处显奇崛,细微处见真情,真真切切的烟火,是一种与世无争、率性随意的平凡之美。
除此之外,小说中的一景一物也时时牵动着一人一心。“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一棵栀子树,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得冲鼻。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飞远了”如此美的荸荠庵,俨然就是汪老和读者心中所向往的世外桃源啊。
小说中的万年红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是老百姓对于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望的真实写照。而小英子清脆的嗓子所歌“梔子哎——开花哎—— 六瓣头哎——姐家哎——门前哎——到桥哎”则是另一番温馨宁静的田园生活特有的情境。
汪曾祺深知时代匆匆向前的滚轮下势必会引起人们的浮躁和不安,所以他想用文字来“灭火”,滋润步履匆匆的人的心灵。《受戒》就像是这一汪清泉,带着草木的习气,清淡悠远。
郭嘉任老师点评:
慧心巧思,冰清玉洁。李慧洁同学平日里善于从书中发现美,在不断探求中实现学业和思维的同步进步。《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是一篇极美的小说。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文章发表之前,有人问汪曾祺:“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汪曾祺说:“我要写,必须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汪曾祺宣布:“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诗意和谐的生活空间、淳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含蓄蕴藉的人性之美,无不在当下的世界显得无比宝贵。在书中找到一方宁静天地,实现海德格尔所谓之“诗意地栖居”,或许是当下人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