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师生风采>>田园学子>>文章内容
田园耕读:《月亮和六便士》
发布时间:2024-06-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娇


自学校开展“世界读书日·田园耕读”全员阅读系列活动以来,学生阅读热情高涨,校园内书香氛围浓厚。

来自高1)班的张慧侨同学将和大家分享他的阅读体会 

推荐书目《月亮和六便士》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是对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一生的写照。

大多与查理斯接触过的人会认为他是一个奇怪的、甚至是疯狂的人。

从社会大众所推崇的世俗观来看,他也确实如此。四十多岁,在他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即将度过平凡温馨的一生时,只为一句“我必须要画画”,便抛妻弃子、放弃声誉,到巴黎画画。在一群追求六便士的人中,只有他真正抬头看见了月亮,并为了追逐那看似飘渺的月亮,放弃了满地的甚至是已有的六便士。如此,一个人人低头拾取六便士的社会,出现了一个追求月亮的人,怎么会不被认为是奇怪的?

然而,施特略夫却认为他是个真正的天才。

查理斯的画作,笔法生涩,结构歪斜,“像是一个喝醉了的车夫所作”,在大多数人看来,甚至比不过一个普通画家所作,但对画作评价异常专业的施特略夫却说:“他创作了真正的艺术。”艺术是对内心最真实情感的表达,但许多艺术家追求艺术的根本目的是金钱、是名誉,于是,金钱和名誉成为情感表达的阻碍,他们的月亮已经被六便士所侵染。但查理斯是不同的,无所谓生活的舒适与否,不追求任何的名誉,他画画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满足内心那一强烈愿望。施特略夫从他的画中看出这一点,也清楚的明白艺术并非精湛的笔法结构,而是内心丰盈的情感,所以他能看出“思特里克兰德是个天才。”

“他确实奇怪,但不可否认的,他是个伟大的人。”这是毛姆眼中的查理斯。

不近人情、脱离社会,无所谓金钱名誉,只追求精神世界,这是查理斯奇怪的根本原因,却也是他的伟大之处。当一个人能为了某件事物,而放弃大众所追求的一切,被大众所诟病,却毫无悔恨,那他本身就已经很伟大了。查理斯为了自己的月亮,可以无所顾忌,抛弃一切的安逸与舒适,仿佛那就是他存在的意义。即使在他生命终止之时,他所需要的也不是治疗抑或是安慰,而是油彩,画作所需的油彩。而在他死后,他也如同许多艺术家一样出了名,人们被他宏伟的精神世界所震撼,虽然这并非他所需要的,但也确实从侧面印证了他生前不为人所认同的价值。

《圣经》中说:“上帝的磨盘缓缓地转动着,但是却辗得很细,很细。”它在查理斯的幼年,用他的父亲辗死了他的月亮;又在他四十多岁时,用他的月亮,辗死了他对普通生活的欲望最终辗死他的躯体,却将他用一生创造的精神世界留存于世,证明他在六便士中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月亮。

 

 

语文老师熊彦点评: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一部代表作品,它讲述了一位有艺术天赋的主人公,在中年时因为受到艺术的感召,抛弃家人事业,选择了一种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全身心痴迷于艺术的生活。主人公的性格是复杂多面的,一方面他对艺术的执着令人震撼,另一方面他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对身边的朋友、亲人等的冷漠无情也令人咋舌。这正造就了这个故事的复杂性,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讨论空间。

这个故事也可以很好地启发我们对于人生、理想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部很适合读的作品。张慧侨同学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收获自己的感悟,并能够将这种感悟运用在她对生活的理解,对自己的反思,对文学的品味上,是很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希望大家能够向张慧侨同学学习,多从文学名著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