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在英语读后续写中的行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黄宇红

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在英语读后续写中的运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

读后续写是江苏英语新高考的写作题型之一,近几年颇受广大师生的关注,师生对此类题型的处理多数只停留在梳理情节、预测情节发展、纠正语言错误等表层活动中,导致部分同学在续写时依然思绪紊乱,肆意想象和发挥;他们觉得续写无章可循,每次考试遇到读后续写题都感到焦虑。

目前大部分学生能辨别记叙文这一文体,但对其分析只停留在5W1H模式上。但该模式只是对记叙文表层信息进行整合,并不能产出高质量的续写部分。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的叙事分析理论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划分成六个要素--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局和回应(Labov1972)。掌握此理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抓住语篇大意和文本脉络,还能通过综合分析各要素,了解人物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领会叙事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等,从而为续写提供基调和思路,提高语言和内容等输出的质量。

二、研究目的:

1. 探究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在英语读后续写中的运用方法。

2. 考察学生在运用该分析模式后的叙事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变化。

3. 分析学生认知理解和文学意识的提升情况。

三、研究方法:

1. 选取一定数量的中学英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进行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的训练,并在读后续写中应用。

3. 对照组进行常规读后续写训练。

4. 对比两组学生在叙事表达能力、创造性和认知理解等方面的差异。

5. 通过问卷调查和写作作品评分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四、开展的研究

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影响了语言学习领域,常被人们运用于语篇分析,它为学生学习读后续写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叙事语篇分析方法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开题论证阶段

开题前,建立了课题组微信、QQ群。召开课题组会议:一是梳理文献。通过组员研修学习了相关理论,梳理出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的相关文献研究。二是设计问卷。

2)进入实施阶段

组员以20186月浙江高考英语卷读后续写题为例展开教学实践。步骤如下:

引导学生用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的六要素分析原文:点题、指向、进展、评议。

引导学生根据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中需要补充的要素展开续写。

建立自评量表

是否梳理故事情节线?

是否梳理人物情感线?

是否注意文中伏笔?

是否读懂段落首句?

是否抓住段落首句关键词?

续写的第一段结尾与第二段是否有机衔接?

故事结尾和主题是否正能量?

续写的段落中情节是否跑题?

书写是否清楚?

续写语言与原文是否一致?

细节描写是否写到?

输入的好词好句是否运用到?

  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建立教学范式,结构如下:


图片1.png


 

读后续写看似开放,可以由考生自由发挥,但事实上由于原文已为故事的发展设定了背景,而且考题给出的两个续写段落的首句限制了文章的发展方向,因此学生发挥的空间并不大。如果没有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生很容易天马行空,偏离主线,背离叙事者设定的写作意图,作文的质量就会难以达到要求。教学实践表明,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对读后续写的教学是有益的。它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原文大意与脉络,找出续写部分应围绕哪些要素展开,从而熟练地对续写部分进行布局,做到上下文连贯。

五、研究结果:

1. 实验组学生在叙事结构和叙述方法上有显著提升,表现出更加清晰、连贯的叙述风格。

2. 实验组学生在续写故事时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展现出更加丰富和独特的想象力。

3. 实验组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情感更加敏感,表现出对文学意义的深刻理解。

六、研究结论:

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在英语读后续写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叙事能力和写作水平,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创造性发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该模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叙事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质量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研究成果

论文《读后续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于20245月在《学英语报教学研究》上发表。

八、研究展望:

未来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年龄段学生对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的接受程度和应用效果,以及在不同类型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情况。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英语叙事训练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认知水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