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师生风采>>田园学子>>文章内容
田园耕读:《我们仨》
发布时间:2024-10-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娇

自学校开展“世界读书日·田园耕读”全员阅读系列活动以来,学生阅读热情高涨,校园内书香氛围浓厚。

本周,来自高7班的刘慕瑶同学将和大家分享她的阅读体会。 

  她推荐的书目:《我们仨

  《我们仨》是92岁的杨绛先生在接连失去女儿和丈夫后,写下的一本回忆录,里面记录了他们坎坷却又幸福的一生。从牛津留学,到巴黎生女继续深造,回国后战乱逃亡,经历了一系列巨变,颠沛了大半辈子,才终于有了个家。文章篇幅不长,但时间跨度很长,但所幸,他们仨,一直都相依相守,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在困境中用一隅之地维系着家的模样,无论是在宿舍、办公室,还是后来的三里河,他们用行动证明了,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后来,女儿和爱人走了,“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作为一本回忆录,看第一眼会有些单薄,但是杨绛先生用了一种很新奇的方式来开启整本书,那就是一个梦。这个梦中,涵盖了钱钟书先生以及钱瑗女士生病去世的全过程,虽然杨先生只是讲述了几件有深意的小事,但是从全文段都能看出其心中的伤痛。可是,整本书又是温暖的,件件小事中,暗含这一家人互相的爱。这样真实而又朴素的情感,让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多次流泪,尤其是在读到她的爱人钱钟书离开了她,她站在古驿道边,心脏像被挖出来一样痛苦时,我仿佛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她的痛苦杨绛先生以最质朴的语言,诉说着最真挚的情感,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洋溢着深情厚谊。我感受到他们一家三口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彼此间的关爱与支持,即使面临生活的艰难,也能坚守那份从容与乐观。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仨之间的亲情羁绊,无论是钱钟书先生对杨绛的尊重与疼爱,还是他们对女儿钱瑗无私的付出和培养,都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纯粹之爱。这种爱,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却在日常琐碎中流淌,温暖而绵长。《我们仨》不仅适合喜爱文学的读者品味杨绛先生淡雅洗练的文字,更是每一位期待领悟家庭真谛、思考人生价值的朋友的必读之作。这本书如同一盏明亮的灯塔,提醒我们要珍视身边的亲人,把握当下,感恩生活。就像文中所说:“人间没有童话。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人间也没有永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生的变化总是那么猝不及防,愿你我珍惜当下,用加法去爱人,用减法去抱怨,用乘法去感恩,用除法去解忧。

 

语文老师潘涵点评: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创作的散文集,主要讲述了她与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一家三口的家庭生活,以及他们相继离世后的回忆与思念。这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学价值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性中的美好与光辉,让读者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能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和至亲骨肉相守时,在和至爱相濡以沫时,我们总以为那是永远。这本书,教会我们向死而生,活得更清醒;教会我们珍惜当下,活得更审慎。等到我们回望来时的路,能心无遗憾。这本书也许会让你流泪,但我更希望你读过之后能够庆幸:我们还年轻,还有这么多时间可以陪伴,还有这么多事情可以期待,真好。刘慕瑶同学用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共情力对文中角色和情境进行精准把握,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作者的深刻理解。这和她平时喜欢阅读、善于积累有很大关系。真正从书中汲取到营养的人能够自己给自己巨大的力量,这份力量足以帮助他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希望大家能够向刘慕瑶同学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让精神之花繁茂芬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