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4月4日上午,校团委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各班团支书赴张太雷纪念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寻太雷足迹”主题团日活动。活动通过沉浸式仪式教育、纪念馆研学及主题实践,引导青年学生感悟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张太雷同志用青春践行了“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的誓言,他的精神犹如前行的灯塔,不断激励着同学们勇敢向前,传递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同学们们走进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馆,通过珍贵文物、历史影像和场景复原,追溯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纪念馆讲解员向同学们讲述了张太雷1921年作为首位中国共产党代表在共产国际讲坛上的发言,以及他在广州起义中身先士卒的英勇事迹。张太雷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谋将来永远幸福”。这种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正是青年们需要传承的精神血脉。
学生们“穿越”至1927年广州起义现场,沉浸式体验革命先辈的战斗场景。高二(13)班团支书徐亚楠感慨:“以前从课本上了解历史,今天仿佛亲身感受到了太雷同志的热血与信念。”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在纪念馆留言簿上写下感悟。高一(7)班学生许诺写道:“太雷精神如惊雷破晓,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定当不负韶华,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学生感想:
走进张太雷纪念馆,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张太雷烈士的英勇事迹深深触动了我。他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牺牲在战斗的最前线。纪念馆内的展品和照片生动再现了他的革命历程。他的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牺牲换来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高一(3)班团支书周以诺
走进张太雷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入口处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金色匾额庄严肃穆,张太雷的半身雕像目光坚毅,仿佛仍在为革命理想燃烧生命。展馆内,泛黄的成绩单、朴素的旧家具、珍贵的革命手稿,无声诉说着他短暂而光辉的二十九载人生——从北平大学的高材生到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他用热血诠释了“谋将来永远幸福”的誓言。凝视展柜中他翻译的《国际歌》文稿,耳边似响起惊雷般的革命呐喊。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感使命在肩:当以张太雷的爱国热忱为炬,以勤学精神为舟,在求知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勇担重任,让先驱者的精神薪火永续。
--高一(4)班团支书陆宇桐
踏入张太雷纪念馆,看到馆内陈列的珍贵史料,再现了他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从投身五四运动到领导广州起义,张太雷用热血践行理想,将年轻生命献给家国。走出纪念馆,他的精神仍在心中激荡,激励我为国家发展努力拼搏。
--高一(6)班团支书李亚坪
纪念馆内那些被精心保存的私人物品最令我动容:一副眼镜、一支钢笔、几本笔记。正是通过这些日常物件,历史人物才从神坛走下来,成为可以触摸的真实存在。在多媒体展厅里,当看到张太雷与妻儿的合影时,我突然明白,所谓信仰,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选择——在民族大义与个人幸福之间,他选择了前者。我想,真正的纪念不在于背诵事迹,而在于理解那些抉择背后的温度与勇气。这种理解,或许就是历史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高二(4)班团支书季铼智
参观张太雷纪念馆,我深受震撼。馆内陈列的珍贵史料和实物,生动展现了这位革命先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革命精神令人敬佩,尤其是领导广州起义的壮举,彰显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豪情。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传承红色基因,将这种爱国情怀转化为奋斗动力,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做人处事上践行初心使命。此行不仅是一次历史回顾,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高二(11)班团支书田勇红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更激发了他们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使命感。借助清明节的契机,通过缅怀革命先烈,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