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师生风采>>田园学子>>文章内容
田园耕读:《平凡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5-09-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娇

自学校开展“世界读书日·田园耕读”全员阅读系列活动以来,学生阅读热情高涨,校园内书香氛围浓厚。

本周,来自高一(1)班的陈懿婷同学将和大家分享她的阅读体会。 

   她推荐的书目:《平凡的世界》

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犹如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这部百万字巨著以1975年至1985年的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通过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奋斗史诗,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更叩击着每个普通人内心最深处的共鸣。

作品以双水村为起点,徐徐展开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孙少安作为长子,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全家生计,在土地上寻找出路;孙少平怀揣读书梦想,从中学时代的"非洲馍"到煤矿深处的矿工,始终保持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路遥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让读者看到:最打动人心的英雄主义,就是在平凡生活中不失尊严地前行。

书中的人物群像栩栩如生:田晓霞跨越阶层的纯真爱情,田润叶在传统与现代间的彷徨,孙玉厚如黄土般厚重的父爱,甚至郝红梅在生存与道德间的抉择,都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光辉。这些角色没有完美光环,他们的犹豫、软弱和反复,正是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真实写照。路遥以博大的人文关怀,让每个角色都获得了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平凡的世界》超越时代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人类共同面对的精神命题: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尊严?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孙少平在矿井下借着昏黄的灯光读书的场景,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画面之一。他的形象生动地诠释了:物质的贫困无法禁锢精神的自由,真正的贫穷是心灵的荒芜。

这部作品也是一部社会变革的备忘录。从生产承包责任制到市场经济萌芽,从城乡二元结构到知识改变命运,路遥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命运转折,记录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希望。这种记录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备珍贵的历史意义。

当今社会,物质丰富与精神迷茫并存。《平凡的世界》恰如一剂良药,让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重新思考生命的本质。它告诉我们:幸福不在于获取多少,而在于在奋斗过程中找到自我的价值;成功不是超越他人,而是战胜昨天的自己。

这本书值得每一个正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的人阅读。当你彷徨时,它会给你力量;当你浮躁时,它会让你沉静;当你迷失时,它会为你指引方向。这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生活的哲学启示录——在平凡中见证伟大,在苦难中孕育希望,这或许就是路遥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班主任黄健老师点评:

陈懿婷同学的这篇《平凡的世界》读书感悟,不仅展现了优秀的文学素养,更体现出她作为班级语文课代表的榜样力量和成长型思维。作为班主任,我看到的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字,更是一个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思考中成熟的生动写照。她不仅能准确把握小说的情节与人物,更能从“精神尊严”“理想与现实”“苦难与希望”等哲学层面进行思考,展现出难得的思辨能力和人文关怀。这反映了她平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扎实的语文积累。

她在文字中流露出对孙少安、孙少平等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注,并能将他们的奋斗精神与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相联系。这种跨越时代的共情能力,说明她不仅在读书,更在“读生活”“读自己”,这是非常可贵的成长体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