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师生风采>>田园学子>>文章内容
田园耕读:《围城》
发布时间:2025-11-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娇


自学校开展“世界读书日·田园耕读”全员阅读系列活动以来,学生阅读热情高涨,校园内书香氛围浓厚。

本周,来自高一(5)班的李思怡同学将和大家分享她的阅读体会。 

她推荐的书目:《围城

初涉《围城》,只觉钱钟书先生以其生花妙笔勾勒出一个诙谐戏谑的文字天地。那些灵动鲜活的比喻、幽默诙谐的调侃,如泠泠清泉淌过心田,带来轻松愉悦之感,可文字下暗涌流动的深意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一页页书页翻过的痕迹中叩问灵魂,拨开生活的重重迷雾,才惊觉书中隐匿着对人生、对人性鞭辟入里的深刻洞察。钱钟书先生以手术刀般的笔触,剖开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知识群像,更是人类共通的生存困境——我们都活在某种围城之中,渴望进去的,拼命出来;身在其中的,又向往别处……

    主人公方鸿渐,无疑是芸芸众生中平凡个体的生动注脚。他负笈远洋,怀揣着西方文化镀就的“学识”光环归来,本应意气风发,却在现实的惊涛骇浪中被无情拍打得晕头转向,处处碰壁。他的情感历程,恰似那缥缈虚幻的海市蜃楼,看似近在咫尺、美不胜收,可一旦试图触碰,却发现一切皆为泡影。逢场作戏的鲍小姐,似即却离的苏文纨,魂牵梦萦的唐晓芙,无可奈何的孙柔嘉,最后那曾经对美好爱情的幻想也只活成了柴米油盐的琐碎,感情恰似一件华丽却不合身的锦袍,徒有其表,穿在身上却满是束缚与不适;他们的婚姻,正如一座被围困的坚城,城外之人满怀对婚姻的渴望憧憬,城里之人却在琐碎日常与无尽矛盾的泥沼中苦苦挣扎,满心疲惫地想要逃离。这又何尝不是世间无数人在爱情与婚姻的迷宫中徘徊挣扎的真实写照?他们在爱与被爱之间犹疑不定,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饱尝痛苦,所谓逃出,只不过是无谓挣扎。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其命运轨迹都仿佛被一只隐匿于暗处、强大而又神秘的命运之手操控着。外表看来洒脱不羁、豪爽豁达的赵辛楣在爱情上却屡屡遭受挫折,真心错付,在事业的征途上,亦是跌宕起伏、荆棘丛生,饱尝世间的炎凉冷暖;至于李梅亭之流,自私自利、虚伪做作的本性暴露无遗,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惜出卖尊严与人格,在生活的舞台上尽情演绎着人性的丑恶与不堪。这些人物的存在,共同勾勒出一幅斑驳陆离、复杂多元的人性群像图,他们就是芸芸众生,芸芸众生相就藏在他们身上,从中隐隐窥探到人性的深邃复杂,善良真诚的熠熠光辉,也不乏丑恶虚伪的阴暗角落,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真实而又残酷、光怪陆离的人间百态。

掩卷沉思,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万千感慨如汹涌潮水般在心中翻涌不息。生活,本质上是一场充满无奈与妥协的漫漫长路,我们每个人都无可逃避地深陷于自己构筑或命运强加的围城中,在其中徘徊、挣扎、迷茫。事业上的困境,宛如横亘在前行道路上的巍峨峻岭,陡峭险峻,难以逾越,无情地阻挡着我们迈向成功彼岸的脚步;家庭的琐碎,则如同一根根细密坚韧的丝线,看似柔弱无骨,却在不经意间将我们的心灵紧紧缠绕,束缚得密不透风。然而,这,便是生活的本真面貌,残酷冷峻却又无从回避。诚如杨绛先生所言:“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在这纷繁复杂、乱象丛生的世界里,我们唯有秉持一颗清醒睿智、坚韧不拔的心灵,时刻保持警惕,不被虚荣与欲望的迷障蒙蔽双眼,以细腻的感知去珍视身边那些平凡质朴却又弥足珍贵的美好,坚定不移地朝着光明的方向奋勇前行,在内心深处坚守住那份与生俱来、纯净无瑕的善良与纯真。

每个人都身处围城,围城之外还有围城,但行走本身就是意义。

 

语文老师殷楚楚点评:

李思怡同学能准确地捕捉《围城》这本书的双重魅力她没有仅仅停留在钱钟书先生幽默戏谑的文字表面,而是透过那些灵动的比喻和调侃,深入挖掘了文字背后暗藏的对人生与人性的深刻洞察。文章开篇就指出了从“轻松愉悦”到“叩问灵魂”的阅读转变,立意很高。

她对方鸿渐这一形象的分析尤其到位,称其为“芸芸众生中平凡个体的生动注脚”非常贴切。她敏锐地观察到他从希望到失望,最后被困于柴米油盐琐碎生活的无奈,这正是小说的精髓之一。同时,李思怡同学也能跳出主角,去观察书中其他人物的命运,思考他们共同构筑的“人性群像图”,这展现了她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最令我欣赏的是文章的结尾部分。她没有局限于对书本的复述,而是真正做到了“掩卷沉思”。她将书中的困境延伸到现实生活,思考我们每个人在事业、家庭等方面的“围城”,这体现了她深刻的洞察力和可贵的独立思考能力。她引用的杨绛先生的话,以及最后“行走本身就是意义”的总结,都极具哲思,成功地升华了主题。

总而言之,这是一篇理解深刻、思考深入、语言流畅的佳作。李思怡同学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很强,能够自如地驾驭这种分析性散文。希望她继续保持这种精读文本和联系现实的良好习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